前店內早已狼狽不堪,兩個漢子正在頭對頭頂牛。
薛三娘氣得拎起笤帚照兩人的屁股上抽打起來。
兩人吃痛不已,這才將互相撕扯衣服的手兒鬆開。
“你倆又怎麼了?是不是吃酒吃嗨了?就想發酒瘋啊?老娘這裡隻準吃酒,不準發酒瘋。要想發也可以,喏,看見河邊的小樹林了嗎?那裡地兒寬敞,也涼快,你們去哪兒掐,沒人攔著,更不會礙著旁人的事兒。”
兩人仍舊不服氣,互相瞪眼,狠甩袖子,又是跺腳。
倪土知道這樣下去,兩人的火氣還是不能徹底消滅。
要處理問題就要從根部解決。
倪土問道:“兩位兄台看上去都是斯文之人,為何要動粗呢?緣由何在?難道是他家的公豬拱了你家的母豬了嗎?”
另一人憤怒地說道:“我才不給他這麼一個大便宜沾光呢!要知道貢獻一次公豬要三十文錢!”
倪土想想也是,小時候,家鄉農村裡的種豬,每做一次是要收費的。
倪土有些懊惱了,種豬做活,種豬要收費。輪到人了,怎麼成了種子選手要繳費了?
人不如豬,人不如豬啊!
倪土正在愣神兒的功夫,另一人說道:“這位賢弟,一看便是知書達理之人,你來做中,給我倆評評理,說說到底誰的理論是對的。”
倪土正顏恭敬一番,問到:“兄台請講。”
那人也正色說道:“賢弟聽好了。”
此人咳嗽一聲,搖頭晃腦吟誦起來: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這位賢弟,我說早上太陽剛升起時距離咱們近,因為看起來大。”
另一人接著反駁道:“那為何中午的太陽陽光熱呢?都知道靠近爐火越近才會感覺到熱,所以中午的太陽距離咱們最近。”
另一人接著駁斥道:“那為何中午的太陽看起來那麼小呢?”
兩人正在爭論不休,薛三娘捅了一下倪土的腰眼兒,問道:“那人剛才吟誦的是什麼內容?”
倪土笑笑,解釋道:
孔子到東方遊曆,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便問是什麼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近。”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個盤子,這不是遠處的看著小而近處的看著大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等到中午的時候像手伸進熱水裡一樣熱,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嗎?”孔子不能判決誰對誰錯)。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您的知識淵博呢?”
薛三娘聽聞也皺起眉頭來:“兩個人好像說得都有道理噯!”
此時,整個店裡的人都開始思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