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睡得異常愜意。
倪土、程政他們卻趴在深深的壕溝裡,透過穿越石壁的貓眼兒觀察著峽穀內這一行吐蕃人的一舉一動。
那一群吐蕃人人數雖然不是很多,但井然有序地被分為了四波人。
一波二十人在前方來回踏馬,試探地麵下是否有陷阱。
一波人負責前驅壓重試探,亦步亦趨。
一波人負責周圍山巒的戒備,時不時地朝兩側山上射出一波又一波的箭雨。
一波人,也就是有著領隊的人,則隨著前方的兩隊人馬試探,一點一點兒朝著山澗移動。
隊伍一馬一馬之間間隔足有三米,看來是預防被兩頭堵截。
一旦發現不妙,整個隊伍立馬撥轉馬頭。
後方變為前方。
前方變為後方。
快速撤離此地。
倪土瞧著這群訓練有素的人行動極為有秩序,十分讚許地點了點頭。
程政看了很不以為意:“妹夫,你咋滴對這群人還很滿意似的。”
妹夫,這樣的稱呼已經成為程政引以為豪的事情了。
經過過魂嶺一戰,大唐將士的威名終於被在絲綢之路上的商賈們傳播開來。
隨著他們四處經商,大唐人的威名已經傳回大唐,遠博整個中亞、南亞、西亞。
而這樣的功勞卻全都賜給了這個名正言順的主兒——倪土。
引以唐人為豪的商賈們還不忘添油加醋,訴說倪土給大唐人帶來的各種稀奇寶貝。
這樣以來,倪土儼然成為大唐商人的代名詞。
士農工商,商人的確是最有錢的一個階層,但在封建等級森嚴的時代,商賈們的社會地位卻是最低的。
他們被世俗認可的標簽是蠅頭小利、老奸巨猾、無商不奸……很多商賈一旦發家致富,首先要做的就是多生娃兒,隨後便是高薪聘請私塾先生,請到家裡,教授孩兒們,希望自家能夠打個身份的翻身仗,脫離開商賈這一惡臭的名聲。
到現在,商賈們才終於把腰杆兒挺直了。
最重要的是倪土幫助他們出了一口惡氣,爭得了揚眉吐氣。
抱怨起來,無非就是朝廷對這些商賈,尤其是行腳商人的不重視。自大漢時期開辟了連接西亞、南亞、中亞的絲綢之路後,東西方商賈終於能夠將東西方的貨物進行了交易。
但也讓沿路的匪賊們得到了燒殺搶掠的機會。
大唐雖然派了專人負責保護商賈,治理匪賊惑亂之事。
但那麼點兒兵力對於漫長的絲綢之路來說,畢竟是杯水車薪。
每每遇到了匪賊,商人們即使揮淚報官,得到的也是朝廷的不熱絡。
有些底層的將士隻會借機大肆收斂錢財,並冠冕堂皇地給予需要軍資補給為由。
商賈們隻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再被本應該保護他們的將士們敲詐勒索一番。
上瞞下欺,朝廷也隻關注這些商人是否如實繳了稅費,至於他們的死活,本來就是賤民,如螞蟻般的生命不足掛齒。
商賈們多想能夠被上天看到,派天兵天將前來,替他們伸張正義。
但盼了這麼多年,凶狠的依然是那些朝他們舉起屠刀的匪賊,搶奪他們財物的強盜。
即使這樣,很多人還是對絲綢之路報以巨大的希望。
小商販們,期望著自己有特殊運氣,躲過一路的浩劫,隻要能走幾個來回,自家便能陡然翻身成為巨富商賈。
大商賈們,奇貨可居的貨物來源全靠這絲路貿易來做支撐,更是把絲路當成了自家產業的性命來源。
巨大的利潤誘惑才讓一批又一批的商賈們踏上這條沾滿鮮血、布滿危險的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