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土抬腳踢了一下小郎中,笑著嗬斥道:“還不快拜孫神醫為師!”
小郎中聽到“孫神醫”三個字立馬瞪大了眼睛,驚訝地耿直了脖頸,慢慢地回轉身子去瞧倪土。
倪土笑著衝他點了點頭。
小郎中突然“哇”地驚叫一聲,差點兒跳了起來。
與此同時,對麵的孫思邈和徒弟雷鳴會意地一對眼,隨後滿意地哈哈大笑起來。
麵對兩位老者不言而喻的表現,小郎中急忙跪了下去。
“孫神醫,小的不知道是您,小的有眼不識泰山,還望孫神醫贖罪!”
孫思邈本來就對小郎中很是欣賞。從他對中草藥的描述中,孫思邈知道了小郎中天資聰慧,而且還是心思細膩如發的人。另外,他對中草藥的感情不亞於對待自家孩子那份特殊情意,讓孫思邈頗為感動。
不殺雞取卵,而是持之以恒,久久為功。那得他有這份心思。
另外,對那麼多中草藥如數家珍,而且對它們的藥效肌理都那麼熟悉,足見他的中醫實務基礎紮實。
他又這般懂禮貌,可見是德才兼備之人。
孫思邈醫治人多年,更懂得了相麵之術。
麵對天資聰穎的小郎中能夠拜在自己門下自然欣喜不已。
孫思邈意外得了水平極高的愛徒,心裡自然歡喜。
他急忙上前將小郎中攙扶起來,瞧著小郎中的模樣甚是高興,用力拍了拍小子的肩膀,哈哈大笑起來。
“你願意跟從老道學醫嗎?”
“我願意!我祖輩十八代積了德了才能有這樣的機會。師父在上,請受徒兒一拜!”
小郎中欣喜若狂,急忙跪倒下去,給孫思邈叩頭。
“哈哈!愛徒請起!”
孫思邈急忙彎腰將磕完頭的小郎中攙扶起來。
“愛徒你的名字叫什麼?”
“回師父,徒兒姓孟名詵。”
“孟詵?”這個名字一下子把倪土驚訝地差點兒蹦跳起來,完全不輸剛才小郎中聽到孫思邈的時候的場景。
眾人還沒注意到他們身後倪土的情景,但倪土卻五雷轟頂,大名鼎鼎的孟詵在後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啊。
孟詵的確是藥王孫思邈的徒弟。
記得曆史書中記載:孟詵,汝州梁縣新豐鄉人。少敏悟,博聞多奇,舉世無與比。中年時期為進士擢第,解褐長樂縣尉,累遷鳳閣舍人。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換源app,.huanyuanapp安裝最新版。】
孟詵從小愛好醫學,為官後四處奔波,對南北方草藥藥性和南北人不同草藥的適應有了更多的實踐和實證。在長安任職後與孫思邈有了接觸的機會,並拜孫為師。後,厭惡官場,孟詵致仕,歸隱尹陽之山第,以藥餌為事。
孟詵生平尤其重視各類食藥禁忌,提倡“守中致和”,所著的《食療本草》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食療專著。
孟詵晚年以千歲鬆脂茯苓治愈唐睿宗李旦舊疾,睿宗以“孟氏岐黃、餘澤百世”之意,賜孟詵中醫膳食養生藥號“孟餘堂”,由孟氏後人傳承千年。
孟餘堂的招牌方劑“三寶”和“回春五方”成為中醫食治經典,千年內造福華夏百姓。
孟詵善於養生,年雖晚暮,誌力如壯,常說:“《中庸》之尊賢,必以修身為本。”又說:“若能保身養性者,常須善言莫離口,良藥莫離手。”
望著麵前的場景,倪土慨歎,沒想到不管曆史多麼怪誕,兜兜轉轉,這些人物還是按照曆史的原本模樣運行。
這是冥冥之中的,天意難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