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台的全名其實應該是叫全息模擬訓練艙。
地麵有無數的壓力感應模塊,會根據體重與站位自動校準輔助。
頭上的半戴式神經交互頭盔,可以通過雙模態傳感技術模擬出一個虛擬場景,實時動態教學。
貼在身上的是記憶輔助線,由記憶合金與碳納米管混紡而成,表麵布滿微米級吸附單元。
通過靜電吸附與透氣凝膠雙重固定在遊客身上,既保證貼合度又避免勒痕。
另外它搭載了生物力學算法核心係統,可以實時捕捉綁定者的關節角度、肌肉收縮頻率等運動參數,達到迅速教學效果。
司南抬了抬手腳,發現這些絲線對於她的動作沒有任何阻礙,她想了想,開始嘗試後空翻。
腰部後彎,雙腳用力,司南發現她背部的絲線向上牽引,為她抵消了部分重力,腿部絲線橫向輔助,調整旋轉慣性。
她在沒有任何基礎的情況下,在空中劃出一個標準弧線的後空翻。
“哇哦,不錯誒。”
司南的身體素質很好,特彆是經過係統優化之後,早就不是曾經的戰五渣了。
但身體素質好不代表她的協調能力就很好。
就像一個人力氣很大,但她也不能在沒有任何學習的情況下就施展出一套有章程的拳法。
但在輔助線的幫助下,她完成本來不可能完成的動作。
同時,在司南的對麵出現了一個虛擬人物。
它正在重複剛剛司南的動作,身上有白色光點和絲線流動,那是被係統標注出來的正確發力姿勢。
隨後司南感覺自己身上的那幾個部位也被絲線拉扯著。
她調整了自己的站姿,跟著虛擬人物的動作又進行了一次後空翻。
這次絲線的輔助力量小了許多,但司南還是成功完成了。
虛擬人物身上的光線再次亮起。
這次除了白色的,還有幾道紅色的。
“這幾處紅色的應該是我剛剛發力不對的地方。”
司南仔細觀看了幾遍虛擬人物的動作,再次嘗試。
“完美!”
雙腳落地,司南覺得自己剛剛的完成度一定很高。
果然旁邊的虛擬人物不再進行示範,正靜靜站在一旁。
這表示她已經完全掌握了後空翻的技巧。
隨後眼前的虛擬麵板出現了一個選項:“是否進入學習模式?”
周玉婷和呂雪雅的麵前也出現了同樣的提示。
呂雪雅點擊是。
然後她眼前的場景開始像素分解碎片化,整個空間隻有她腳下的這塊地磚還是完整的。
而後無數像素碎塊開始重組,路燈、汽車、高樓,一一出現在眼前。
鳴笛聲、談笑聲、大屏幕中的廣告音也一一傳入耳中。
“哇哦,這也太帥了吧。”
呂雪雅試著走了兩步,沒問題。
又小跑了一段,發現也沒有任何阻礙。
“我現在到底是在原地跑步,還是已經在整個二樓大廳跑了一圈啊?”
呂雪雅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哪種情況,前者好像有點搞笑,後者好像有點危險。
於是她停下了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