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好一會兒,慕容垂才回過神來,他緊皺著眉頭,滿臉憂慮地向本道長問道:
“道長啊,如果說我在上一世已然嘗試過穿越回過去,但最終燕國依舊難逃滅亡的命運。那麼倘若我依照《道德經》中的理念,順應所謂的天道而行事,難道這世間就會永遠陷入無休止的戰亂之中嗎?那些無辜的蒼生百姓豈不就要永遠在苦海中掙紮沉淪、不得解脫了嗎?”
老者回道:
“慕容居士,順應天道,也不是要無所事事,仿若那消極避世的隱者,而是要等待天時,仿若那農夫等待春雨、漁人等待汛期。既然慕容居士曆經磨難穿越了一次,那這一世,也不是一事不成,隻是時機未到罷了。慕容居士隻需要靜待天時,到時候你的燕國自然會又回到你的手中,仿若那成熟的果實自然會落入勤勞農夫的手中。隻不過這一世的燕國重建,乃因居士的執念強行建立,因此得之容易,失之也容易,仿若那沙上築塔,根基不穩。不知道等到居士燕國再次滅亡之際,還願意不願意再次穿越回去,再次改變天道運行之道,讓燕國能重新建立?如此循環往複,何時是個頭呢?”
慕容垂說道:
“如若有重建燕國,並由我主宰燕國的那一天,定當順應天道,為百姓造福祉,終止這天下戰亂,仿若那撥雲見日的英雄,給這黑暗的世界帶來光明與希望。我當以道治國,讓百姓安居樂業,不再受戰亂之苦,順應自然規律,不強求、不妄為,以寬厚之德對待百姓,以公正之法治理國家,使燕國成為一個順應天道、合乎民心的國家。”
老者聽後說道:
“慕容居士之仁慈,老衲感激不已。隻是雖然慕容居士能放下執念,可你身邊的這位慕容軒小居士不一定能放的。到時候老衲的弟子王道義會在樓觀台靜靜等待慕容軒小居士的到來。”
慕容軒聽後也是一驚,仿若從一場夢中驚醒,說道:
“我難道也有承擔重建燕國之重任?這責任太過沉重,我當如何是好?”
老者看著慕容軒說道:
“你們慕蓉世家的執念來自於當年的燕國太子丹,太子丹的執念鬱結不散,聚集天地之間五百年,因此你們慕蓉世家沒有五次重建燕國,五次滅國,你們家族的執念則不會消散。隻不過因為當初因為太子丹的執念,讓這個世間遭受百餘件的戰火之苦。如果太子丹當年能順應天命,放下執念,則這個世間早已進入太平盛世,仿若那世外桃源般寧靜祥和。老衲說了這麼多,不知道慕蓉居士有沒有理解老子的最高思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個也是順應天道的最高思想,仿若那巔峰之頂的璀璨明珠,耀眼而深邃。為而不爭,並非不作為,而是不刻意去爭名奪利,而是順應自然規律去作為,在成就大業的同時,不被功利之心所左右,仿若那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慕容軒聽後陷入沉思,片刻後說道:
“道長,如此說來,這世間的種種紛爭皆因不順應天道所致?那如何才能真正洞察並遵循這天道呢?”
老者微微頷首,說道:
“慕容公子,洞察天道需靜心觀察世間萬物的變化,不被表象所迷惑。比如四季更替、日月星辰的運行,皆有其固有規律。再者,人心之善惡、國家之興衰,亦在天道之中。要學會以平和之心去感知,以敏銳之智去分辨。就如這戰亂紛飛的時代,看似混亂無序,實則亦有其內在的脈絡與規律。若能洞察此中玄機,順應其勢而為,而非強行違逆,或許便能尋得安寧與昌盛之道。”
慕容垂說道:
“道長所言,令晚輩醍醐灌頂。但如今燕國衰微,百姓受苦,我們又當如何在當下的困境中踐行天道?”
老者目光堅定,說道:
“慕容居士,當下應以救民於水火為首要任務。以仁愛之心對待百姓,減輕他們的負擔,讓其能休養生息。同時,廣納賢才,共同謀劃發展之道。切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擴張。需知欲速則不達,違背天道的強行發展,終難長久。”
慕容軒接著問道:
“那在處理與他國的關係上,又該如何順應天道呢?”
老者輕撫胡須,說道:
“應以和為貴,不主動挑起爭端。但也需有自保之力,以防他國侵犯。在交往中秉持公平正義,不欺淩弱小,亦不畏懼強權。如此,方能贏得他國的尊重與信任,共同營造和平穩定的局麵。總之,一切行為皆應符合天道的公平、和諧、自然之理。”
慕容垂和慕容軒聽完,再次向老者行禮,說道:
“多謝道長指點,我們定當銘記於心。”
老者微笑著擺擺手,說道:
“去吧,願你們能依道而行,造福蒼生。”
慕容垂與慕容軒辭彆老者,正欲離去,不想迎麵撞見林浩攜林婉清疾行而來。
林浩和林婉清二人麵色凝重,似乎也懷揣著諸多疑惑。
喜歡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請大家收藏:()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