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又接著說道:“為父知道,大將軍呂光一直囚禁著一位高僧,名叫鳩摩羅什。如今,我們林家世代經營的麥積山,已然淪為人間地獄。每個山洞裡都堆滿了屍骨,彌漫著血腥陰森之氣,這裡已不再適合林家居住。為父希望能祈求鳩摩羅什大師,將麥積山改造成為一個佛門聖地。在每一個滲透著林家人鮮血的山洞裡雕刻出佛像,讓這裡從此成為佛門淨土,不再是充滿殺戮之地。林家的後人,也不要再卷入戰爭了。”
說完這些,林浩微微轉頭看向慕容軒,目光中帶著審視與期許:“軒兒,為父看得出,你是一個不錯的男子,重情重義,是一個值得托付終身的人。為父希望,日後你能好好照顧婉清,護她周全。”
慕容軒鄭重地點頭,語氣堅定地說道:“林伯伯,您放心,我定會傾儘所有,守護婉清一生。”
林浩欣慰地點了點頭,然而,就在此時,他隻感覺一陣血氣上湧,喉嚨一甜,一口鮮血猛地噴出,染紅了身前的地麵。他的身體瞬間如泄了氣的皮球般癱軟下去,眼神也漸漸失去了光彩,帶著對林家的無儘牽掛,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父親!”林婉清悲痛欲絕地呼喊著,撲在父親身上,放聲大哭,那哭聲仿佛要將心中所有的痛苦都宣泄出來。她的身體劇烈地顫抖著,雙手緊緊抱住父親,仿佛想要將父親從死神手中奪回。
慕容軒也眼眶濕潤,低頭默哀,心中對姚萇和慕容衝的仇恨又增添了幾分。
林浩的死訊很快傳遍了林家上下,那些劫後餘生的族人們,聽聞此消息,無不悲痛萬分。他們聚在莊園外,或癱坐在地嚎啕大哭,或默默流淚,眼神中滿是絕望與迷茫,還有些年輕氣盛的族人,握緊了拳頭,眼中燃燒著仇恨的火焰,發誓要為族長和死去的族人報仇雪恨。
時光回溯,讓我們將目光投向呂光與鳩摩羅什的過往,探尋那段交織著命運與使命的傳奇。
鳩摩羅什的身世可謂不凡,他的父親鳩摩羅炎乃是天竺國宰相達多的長子。然而,鳩摩羅炎卻毅然放棄了令人豔羨的宰相之位,選擇出家修行。他一路東渡蔥嶺,曆經千辛萬苦,風餐露宿,穿越茫茫沙漠,翻越險峻山脈,最終來到龜茲。在龜茲,他因其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品德,被龜茲王尊為國師。後來,鳩摩羅炎與龜茲王妹耆婆成婚,誕下了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聰慧,仿佛是上天賜予佛教的一顆璀璨明珠。年僅5歲時,他便能誦讀千偈,其記憶力和領悟力令人驚歎不已。每一個晦澀的經文段落,在他眼中仿佛都有著獨特的光芒,他能輕鬆理解並牢記於心。7歲那年,他跟隨母親一同出家,自此踏上了追尋佛法的道路。9歲時,鳩摩羅什與母親一同前往罽賓求學。在那裡,他師從當地高僧盤頭達多,潛心學習小乘經典。憑借著過人的天賦和不懈的努力,日夜研讀,廢寢忘食,12歲的鳩摩羅什已然能夠登壇講經,其講解深入淺出,見解獨到,聲名遠播四方。每一句話都仿佛蘊含著無儘的智慧,讓聽眾們如癡如醉,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盞明燈。回到龜茲後,他並未滿足於已有的學識,又開始鑽研大乘佛法,不斷拓寬自己的修行境界。20歲時,鳩摩羅什在龜茲受“比丘戒”,正式成為一名僧侶。此後,他遊曆西域各地,講經說法,以其高深的佛法造詣和慈悲的心懷,贏得了無數人的敬仰,成為西域佛教界當之無愧的領袖人物。每到一處,都有無數信徒慕名而來,聆聽他的教誨,仿佛他就是佛法的化身。
而呂光,出身於略陽氐族酋貴族世家,其家族底蘊深厚。先祖呂文和是西漢呂雉宗親,父親呂婆樓更是官拜司隸校尉,在政治舞台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呂婆樓曾參與那場驚心動魄的“雲龍門之變”,助力苻堅廢殺越厲王苻生,為苻堅登上皇位立下汗馬功勞。
受家族熏陶,呂光少年時便投身軍旅,跟隨苻堅四處征戰。他不僅驍勇善戰,在戰場上如猛虎般勇猛無畏,衝鋒陷陣,更富有謀略,總能在複雜的戰局中找到破敵之策。參與平定前涼、攻克襄陽等一係列重大戰役,憑借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屢立奇功,呂光累遷西線統帥,深得苻堅的信任與重用,成為苻堅麾下的得力乾將。每一次勝利,都讓他在苻堅心中的地位更加穩固,也讓他在軍中的威望日益高漲。
公元382年,苻堅統一北方後,心懷更大的抱負。此時,太史令向他奏報:“有星見外國分野,當有大德智人入輔中國。”苻堅深信,鳩摩羅什便是應此讖之人。苻堅對鳩摩羅什的期盼,如同在亂世中尋覓一盞明燈,渴望借此光大佛法,穩固統治。於是,苻堅任命呂光為使持節、都督西域征討諸軍事,命他率精兵七萬、鐵騎五千,以及輜重車隊萬乘西征。苻堅言辭懇切地明確要求呂光,一旦獲得鳩摩羅什,務必立即送回長安,以成就一番宏大的佛法盛舉。那語氣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
公元383年,呂光肩負使命,率領大軍從長安浩浩蕩蕩出發。他們沿著河西走廊一路西進,越高昌,破焉耆聯軍,勢如破竹。龜茲王帛純深知呂光來勢洶洶,聯合獪胡等部組成二十萬聯軍,在龜茲都城擺開決死抵抗的陣勢。呂光深知敵軍實力不容小覷,他在城南紮營,精心部署戰術。命士卒以繩結陣,巧妙地誘敵深入,待敵軍進入包圍圈後,果斷下令火攻。一時間,熊熊烈火衝天而起,照亮了整個夜空,喊殺聲震耳欲聾,仿佛要將這片大地都震得顫抖。公元384年秋,龜茲聯軍在呂光的猛烈攻擊下潰敗,帛純無奈西逃。呂光率軍入城,終於得到了苻堅心心念念的鳩摩羅什。
然而,初見鳩摩羅什時,呂光見他“年齒尚少”,心中不禁懷疑他是否名實相符。出於傲慢與輕視,呂光對鳩摩羅什十分不敬。他做出了一係列令人不齒的舉動,先是強迫鳩摩羅什娶龜茲公主為妻。鳩摩羅什堅守自己的信仰與原則,堅決不從。呂光竟喪心病狂地將其灌醉,使之事成,妄圖以此羞辱鳩摩羅什。不僅如此,呂光還故意讓鳩摩羅什騎惡牛烈馬,想看他出醜,百般刁難。但鳩摩羅什身為一代高僧,心中自有乾坤。他明白,這或許也是命運的一種考驗,是佛法修行途中的一道坎坷。於是,他始終以一顆寬容、忍耐的心麵對這一切,沒有絲毫怨言,他堅信佛法的力量能化解一切苦難與不公。每一次刁難,在他眼中都是一次修行的機會,他以平和的心態默默承受著這一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呂光得知林浩的遺願後,心中不禁對這位堅守家族使命直至生命最後一刻的老者產生了一絲敬意。思索再三,他終究還是答應了林浩的請求。隨後,呂光命人將鳩摩羅什帶到麥積山。
鳩摩羅什,這位高僧身著一襲樸素的僧袍,邁著沉穩的步伐踏入麥積山。他麵容祥和,眼神睿智而深邃,仿佛能洞悉世間萬物的奧秘。當他目睹眼前那滿目瘡痍、充斥著血腥與死亡氣息的景象時,不禁微微皺眉,雙手下意識地合十,低聲念誦佛號:“阿彌陀佛,世間苦難,皆因貪嗔癡而起。此等慘狀,實乃人間悲劇。”那聲音雖不高,卻仿佛帶著一種安撫人心的力量,在這死寂的山間回蕩。
在詳細了解了林浩的遺願後,鳩摩羅什深感責任重大。他深知,這不僅是對麥積山的救贖,更是對無數生靈的慰藉,是佛法慈悲精神的一次重大踐行。他緩緩轉頭,目光溫和而堅定地掃過身後的一眾弟子,說道:“我等既已得知此事,當全力以赴,完成這位施主的遺願。此乃我佛門慈悲為懷、普度眾生之責。”弟子們紛紛神情莊重地點頭,齊聲應道:“謹遵師父教誨。”那整齊而洪亮的聲音,仿佛是對這份使命的莊嚴宣誓。
於是,鳩摩羅什帶領著弟子們開啟了這項艱巨的任務。他們穿梭在麥積山的各個山洞之間,猶如虔誠的探索者,仔細勘察每一處地形,用心感受著這片土地所承載的苦難與哀傷。鳩摩羅什憑借著對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超凡的智慧,精心設計著佛像的造型與布局,力求每一尊佛像都能蘊含著佛法的真諦,給予眾生以希望與指引。
弟子們手持鑿子和錘子,懷著敬畏之心,在堅硬的石壁上一下又一下地敲擊著。每一次敲擊,都仿佛是在與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對話,每一下都傾注著他們對救贖的信念,仿佛在為這片土地注入新的生機與希望。石屑紛飛,伴隨著悠揚的誦經聲,交織成一曲獨特的樂章,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段關於救贖與重生的故事。
在最初的日子裡,山洞內彌漫的血腥之氣依舊濃重得令人作嘔,那股刺鼻的味道如影隨形,時常讓弟子們感到不適,甚至有人忍不住想要嘔吐。然而,在鳩摩羅什大師那平和而堅定的目光注視下,他們憑借著堅定的信念,不為所動。他們小心翼翼地清理著洞內的屍骨,每一塊骨頭都輕拿輕放,仿佛對待的是世間最珍貴的寶物。他們懷著敬畏之心將其妥善安葬,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慈悲,仿佛在安撫那些在戰亂中逝去的冤魂。
隨著時間的緩緩流逝,一尊尊佛像在他們的巧手下逐漸成形。佛像的輪廓從粗糙變得細膩,那線條仿佛是大自然與人工的完美結合,流暢而富有韻律。神情也從模糊變得生動,仿佛被賦予了生命。有的佛像慈悲含笑,那笑容仿佛春日暖陽,能驅散世間一切陰霾,俯瞰著世間眾生,給予人們無儘的安撫,讓人在凝視中感受到內心的寧靜與溫暖;有的佛像神情肅穆,宛如正義的使者,眼神中透著威嚴,警示世人莫要陷入無儘的紛爭與殺戮,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讓每一個心懷惡念的人都心生敬畏,從而自省。
在這漫長的過程中,鳩摩羅什大師始終以身作則,不僅親自參與佛像的雕刻工作,還在閒暇之餘為弟子們講解佛法,讓他們明白每一刀每一鑿的意義,不僅僅是塑造佛像的外形,更是在傳遞佛法的精神。他教導弟子們,這不僅僅是一項雕刻的任務,更是一場心靈的修行,要以慈悲為懷,用佛法的力量去淨化這片土地。
日複一日,月複一月,寒來暑往,歲月更迭。
最終十七年後,麥積山石窟最終成型。曾經充滿屍骨與血腥的山洞,如今已被莊嚴神聖的佛像填滿。麥積山也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漸漸褪去那層血腥與陰森的外衣,仿佛一隻破繭而出的蝴蝶,迎來了新生。
曾經彌漫在山間的刺鼻血腥氣,早已被淡淡的檀香所取代,那檀香的香氣仿佛是佛法的氣息,彌漫在每一寸空氣中,讓人聞之身心舒暢。陽光灑在新雕刻的佛像上,泛起一層柔和的光暈,仿佛為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披上了一層神聖的光輝。那光輝仿佛是希望的象征,照亮了這片土地,也照亮了每一個前來瞻仰的人的心靈。
自麥積山林家至麥積山石窟,從昔日殺伐之堡壘,至今日勸人向善之佛門聖地,此乃林家留予世人之最終貢獻。
喜歡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請大家收藏:()慕容世家之燕國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