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奶奶,老家有什麼好玩的呀?”三歲半的林雲鬆趴在座椅中間問道。
吳秀蘭回頭慈愛地看著孫子:“有啊,後山可以放鞭炮,河邊能捉小魚,還有你二叔家養的大黑狗……”
兩個孩子妹妹林宛月和林宛茹也興奮起來,七嘴八舌地問個不停。陳雪兒從後視鏡看著孩子們雀躍的樣子,嘴角不自覺地上揚。
車子駛過蜿蜒的山路,一個多小時後就到達了西江鎮。熟悉的水泥路、路旁的紫薇樹、遠處連綿的稻田,一切都讓林小華感到無比親切。但當他們打開老宅的大門時,一股黴味撲麵而來。
“天哪,這麼多灰塵!”陳雪兒吃驚地說。
屋內家具上積了厚厚一層灰,牆角掛著蜘蛛網。林小華心裡一陣愧疚,父母在縣城幫他們帶孩子,這老宅竟然荒廢成這樣。
正當他們準備開始打掃時,門外傳來嘈雜的腳步聲。
“小華回來啦?”二叔林建國洪亮的聲音傳來,緊接著小叔林建華和小姑林建雲也相繼進門,手裡還拿著掃把、抹布等清潔工具。
“聽說你們要回來,我們就趕過來幫忙了。”小姑林建雲笑著說,“一年多沒住人了,打掃起來可不容易。”
林小華感動得不知說什麼好,隻能連連道謝。林雲鬆帶著兩個妹妹去鄰居家找小夥伴玩,大人們則熱火朝天地開始打掃。
不一會兒,鄰居孫家寶和孫家平也帶著妻子過來幫忙。十一個人分工合作,有人掃地,有人擦窗,有人整理家具。女人們負責樓上臥室和廚房,男人們則處理客廳和院子。
“小華,你這書架上的書還要不要?都發黴了。”二叔從書房裡探出頭問道。
林小華走過去一看,那是他學生時代的課本和小說,雖然已經泛黃,但都是回憶:“要的,二叔。曬一曬還能保存。”
廚房裡,陳雪兒和婆婆吳秀蘭正在清理灶台。煤氣罐已經空了,陳雪兒打電話叫了送氣服務。
“媽,您歇會兒吧,這裡我來。”陳雪兒看到婆婆彎腰擦地有些吃力,連忙接過抹布。
吳秀蘭搖搖頭:“不礙事,活動活動筋骨反而舒服。雪兒啊,你把那些蒸菜熱一熱,一會兒大家乾完活肯定餓了。”
下午三點半,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兩層樓的老宅已經煥然一新。窗戶擦得透亮,地板乾淨得反光,連廚房的油煙機都被擦得鋥亮。
“人多就是快啊!”林小華感歎道,給每個人遞上熱茶。
陳雪兒和吳秀蘭已經在廚房忙活開了。蒸籠上熱氣騰騰,灶台上的炒鍋滋滋作響。林小華幫忙擺好餐桌,端上一盤盤涼菜:涼拌木耳、拍黃瓜、醬牛肉...
“開飯啦!”隨著陳雪兒一聲吆喝,所有人圍坐在大圓桌旁。桌上擺滿了家常但美味的菜肴:木耳炒雞肉泛著油光,小炒黃牛肉香氣撲鼻,酸辣茴香小魚讓人食指大動,還有回鍋肉、香菇炒肉、紅薯粉條炒臘肉...最中間是那個碩大的蒸盆子,湯色清亮,裡麵浮著肉丸、蛋餃和各種山珍。
林小華打開一瓶五糧液,給每位長輩斟滿:“今天多虧大家幫忙,我先敬一杯!”
酒杯碰撞的聲音此起彼伏,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老宅。孫家寶夾了一塊牛肚,讚不絕口:“小華媳婦這手藝絕了!比縣城大飯店的還好吃!”
“那是,不然怎麼開飯店呢。”林建國驕傲地說,仿佛陳雪兒是他親閨女似的。
酒過三巡,話題從莊稼收成聊到孩子教育,再到村裡的新鮮事。林小華聽著這些樸實無華的談話,感到一種久違的放鬆。在縣政府工作的日子裡,他時刻要注意言行舉止,而在這裡,他可以完全做自己。
“小華,你臉都紅了,少喝點。”陳雪兒輕聲提醒道,給他夾了一片回鍋肉。
林小華搖搖頭,又給自己倒了半杯:“高興嘛,今天不醉不歸!”
三個孩子從鄰居家回來,小臉紅撲撲的,顯然是玩瘋了。林宛茹撲到媽媽懷裡:“媽媽,孫叔叔家的小兔子生寶寶了,好可愛!”
“明天帶你們去看。”陳雪兒摸摸女兒的頭,“先去洗手吃飯。”
天色漸暗,但飯桌上的氣氛愈發熱烈。三瓶五糧液見底時,已經是晚上六點了。林小華確實喝多了,他靠在陳雪兒肩頭,眼神迷離地看著嬉戲打鬨的三個孩子。
“還是老家好啊……”他喃喃道,聲音裡帶著醉意和滿足,“空氣都是甜的,人都是親的……”
陳雪兒輕輕拍著他的背:“是啊,以後咱們常回來。”
屋外,不知何時飄起了雪花,輕輕落在老宅的瓦片上。屋內,暖黃的燈光下,一家人其樂融融。這一刻,所有的奔波勞累都值得了。這才是過年該有的樣子——團圓、溫暖、充滿愛。
喜歡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請大家收藏:()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