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安城日報
文學社成立之後,輔導員劉老師就想帶著新入社的成員們去參觀安城日報社,一來了解報社的新聞采編流程,以及新聞和文學創作過程中需注意的事項,為接下來的實踐活動做準備;二來通過與專業記者的交流,提升大家的新聞素養和寫作能力。
一個星期三下午,劉老師和年級組教師商量之後,決定由劉老師親自帶隊前往安城日報社。林小華顯得格外興奮,以前他還是在孫老師的推薦下,安城日報的編輯刊登過他的散文作品,得到了不少讀者的好評。來到安城日報社,林小華想當麵請教稿件的處理流程。
終於來到了安城日報的采編中心,一個很大的集體辦公室,報社正刊和副刊編輯們正在忙碌地工作,電話鈴聲此起彼伏,空氣中彌漫著油墨的清香。林小華的目光被一摞摞待審的稿件吸引,心中湧起對文字的敬畏。
劉老師微笑著介紹:“這裡每一篇文章,都要經過嚴格篩選和精心打磨。”林小華點點頭,暗自決心要更加努力,讓自己的文字也能在這裡閃耀。
“劉老師,歡迎你和同學們參觀,自我介紹下,我是安城日報社新聞中心副主任陳明曦,今天由我為大家介紹。”陳主任熱情地和劉老師握手,隨後轉向同學們,微笑道:“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參觀,能對新聞工作有更深的理解。”
陳主任領著大家走向編輯區,詳細講解每一步流程,林小華專注地聽著,不時低頭做筆記,心中對新聞事業的熱愛愈發強烈。
林小華感受著文字力量,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未來的身影。陳主任指著一份正在編輯的稿件,耐心解釋道:“選題、采訪、撰寫、審核,每個環節都需要環環相扣。”林小華眼中閃爍著光芒,心中暗自規劃著自己的寫作之路。
參觀結束後,林小華堅定地對劉老師說:“我會更加努力,爭取有一天也能在這裡發表作品。”
劉老師微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道:“我相信你一定能行。”
“陳主任,假如我將來想加入你們這個群體,需要我做些什麼呢?”林小華好奇地問。
陳主任微笑著回答:“首先要有紮實的寫作功底和敏銳的新聞嗅覺,其次要不斷積累實踐經驗,多參與采訪和報道,培養對新聞事件的敏感度。還要保持學習的熱情,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最重要的是,要有堅持和毅力,麵對挑戰不輕言放棄,隻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記者。”
林小華認真聆聽,心中默默記下每一點建議。其實從那一次參觀開始,林小華就堅定了從事新聞寫作的信念,後來回到家鄉從事教育工作之後,他通過安城日報社記者指導,完成了好幾篇新聞作品,後來不僅被安城日報刊登了,甚至還被省上的報紙刊登過好幾次,不過這是多年以後的事情了。
回到學校之後,林小華就想著嘗試寫一寫身邊人物,林小華想起了和李月華一起去小店小學給學生上課的經曆,李月華的二叔在條件艱苦的學校裡堅持了19年。在那19年裡,李月華的二叔除了寒暑假之外很少回家,他用心教導每一個孩子,用知識點亮了無數鄉村孩子的未來。林小華深受感動,決定以李月華的二叔為原型,寫一篇感人至深的報道,記錄這位平凡教育工作者的堅守與奉獻。
不過在這之前,林小華還是和李月華進行了深入交流,全麵了解了她二叔娥經曆,又電話聯係了小店小學的幾位老師,詳細詢問了李月華二叔的教學點滴和生活細節,且經過了李月華二叔的同意,於是,林小華開始了新聞處女作的創作過程。
學校有計算機課,晚自習之後還對學生免費開放,林小華就開始自學電腦打字、文字排版這些技巧,並且申請了自己的騰訊qq,還通過劉老師添加了安城日報編輯為好友,就稿件創作思路提前和編輯進行了交流。從稿件的初稿完成,到安城日報記者的修改指導,林小華不斷打磨文字,反複推敲細節,力求故事細節真實感人。
林小華始終記得,李月華的二叔為了把課上好,每學期都和科任教師一起自製了很多教具,利用廢舊物品製作成生動形象的學具,讓孩子們在簡陋的教室裡也能感受到知識的魅力。林小華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由廢舊紙殼製作的鐘表模型,雖然很簡陋,卻精準地演示了時間的流轉,仿佛象征著李月華二叔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與堅守。
稿件幾經修改,林小華決定把稿件電子版先發給劉老師審核,劉老師看到後,非常滿意,認為文章情感真摯,細節生動,建議在篇幅上稍作縮減後即可投稿。林小華按照劉老師的意見再次修改,心中充滿了期待與信心。
林小華將修改後的稿件發送給安城日報編輯,不久便收到回複,編輯對文章給予高度評價,並提出了一些細節上的優化建議。林小華仔細揣摩,再次調整,最終定稿。幾天後,這篇報道在安城日報上刊登,反響熱烈,許多讀者被李月華二叔的故事深深打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那篇稿件發表之後,市教育局局長和西城縣主要領導親自前往小店小學慰問李月華的二叔和學校老師,讚譽其為教育事業的楷模,並表示市委市政府將改善鄉村學校的辦學條件,提升教師待遇,確保更多優秀教師紮根鄉村,為孩子們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
一天下午剛下課,學校安保處保安到教室通知林小華有人找他,林小華心中一驚,急忙趕到校門口,隻見二叔來到了學校門口,他臉上帶著溫暖的笑容,對林小華表示感謝。
“小華,你那篇報道出來後,我和我們學校一個老師的小學副高職稱都通過了,這次來市裡,一來是代表學校老師來感謝你,再一個市裡一家企業給我們捐了不少東西,我也來親自感謝。”二叔感激地說。
“二叔,您在山裡的小學堅持了那麼多年,真的很值得我學習,以後畢業了,我也會去那樣的學校工作。”林小華眼眶微紅,堅定地看著二叔,心中湧起一股使命感。
“剛好,月華也要來了,我請你們吃飯去。”二叔開心地說。“轉眼我也從這個學校畢業整整19年了,真的好快啊!那時候月華還沒有月華,現在月華也上一個學校了。”二叔深情的說,“你倆都要加油!爭取成為最優秀的鄉村教師!”
林小華和李月華微笑著點頭答應,剛好李月華也走出了學校,三人並肩走向學校門口的小餐館,夕陽的餘暉灑在他們身上,映照出他們臉上的喜悅與希望。
喜歡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請大家收藏:()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