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人的閃光時刻
星期一早晨,西江鎮中心小學的會議室裡,何校長正在主持黨支部班子工作例會。何校長的聲音沉穩有力:“關於教學點撤並工作,我們必須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妥善安置……”
就在這時,教務處陳主任輕輕推開門,快步走到何校長身邊,俯身低語:“孫鎮長來了,說是要視察辦學條件改善工作。”
何校長立即站起身,對班子成員們說:“孫鎮長來了,我們一起去迎接。”他整理了一下深藍色襯衫的領口,快步走出會議室。
校門口,孫鎮長正背著手打量著校園裡新修的圍牆。他穿著一件熨燙平整的淺灰色襯衫,黑色西褲,皮鞋擦得鋥亮。
“孫鎮長,歡迎您來指導工作!”何校長熱情地迎上去握手。
孫鎮長微笑著點頭:“何校長,我正好路過,想看看上次提到的功能部室改造得怎麼樣了。”
在接下來的視察中,何校長詳細彙報了全鎮部分教學點撤並工作和薄弱學校改善的進展情況。孫鎮長仔細聽著,不時點頭或皺眉,偶爾插話詢問細節。當他們走到新建的計算機教室時,孫鎮長停下腳步,指著幾台略顯陳舊的電腦問:“這些設備還能用多久?”
何校長歎了口氣:“至少還需要再堅持兩年。鎮裡財政緊張,我們理解……”
孫鎮長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繼續向前走。視察接近尾聲時,他突然說:“對了,何校長,我有個想法。最近縣裡對新聞宣傳工作抓得很緊,我們鎮在這方麵還有提升空間。我記得你們學校的林小華老師在新聞寫作上很有成績。”
何校長眼睛一亮:“是的,小林這兩年確實在各級媒體發表了不少好文章。”
“能不能安排他給全鎮從事新聞宣傳工作的乾部和教師做一次專題培訓?就這周內。”孫鎮長語氣堅決,顯然已經考慮成熟。
“沒問題,我馬上安排。”何校長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孫鎮長離開後,何校長立即掏出手機,撥通了林小華的電話。電話那頭,林小華正在上語文課,聽到手機震動,他示意學生們先自習,快步走出教室。
“何校長?”
“小林,有個緊急任務。孫鎮長點名要你給全鎮新聞宣傳工作者做培訓,就這周。你趕緊準備一下。”
林小華握著手機的手微微出汗:“這...這麼突然?全鎮的?”
“對,包括鎮政府宣傳口的乾部和各學校的通訊員。孫鎮長很看重這事,你可得好好表現。”何校長的聲音透著不容拒絕的堅定。
掛斷電話,林小華靠在走廊的牆邊,深吸一口氣。窗外的梧桐樹在微風中沙沙作響,仿佛在回應他加速的心跳。他今年才28歲,雖然確實在《安城日報》等媒體發表過一些文章,但要給那麼多經驗豐富的前輩講課……
下課後回到辦公室,林小華立刻開始整理資料。他翻出這幾年發表的所有作品,從最早的豆腐塊消息到後來的人物通訊,一篇篇重新閱讀。午休時間,他連飯都顧不上吃,繼續完善課件。小雪看他這麼投入,笑著搖搖頭:“小華哥,這麼忙?”
“沒辦法,臨時接到的任務。”"小華頭也不抬,手指在鍵盤上飛快地敲打著。
接下來的幾天,林小華白天上課,晚上熬夜準備培訓材料。他把自己的作品按照不同類型分類,標注每一篇的創作背景、采訪過程和編輯修改意見。特彆是那篇獲得縣裡新聞一等獎的《一場美食的盛會》,他反複琢磨如何通過這個案例講解新聞角度的選擇。
轉眼到了培訓當天。中心小學的禮堂裡,80多名來自鎮政府各部門和各中小學的乾部教師陸續入座。前排幾位穿著正式的中年男子正在低聲交談,他們是鎮政府黨政辦的資深乾部。
“聽說今天是個年輕老師講課?”一個頭發略顯花白的男子問旁邊的人。
“是啊,聽說是田壩小學的老師,叫林小華。”同伴回答,語氣中帶著幾分不以為然。
“哼,一個小學老師能懂什麼新聞宣傳?我們天天跟媒體打交道……”白頭發男子撇撇嘴。
這時,何校長走上台,簡單介紹了培訓的背景和要求。當他請出林小華時,台下響起禮節性的掌聲。林小華穿著一件淺藍色襯衫,黑色西褲,頭發梳得一絲不苟,但年輕的麵容還是透露出他的稚嫩。
走上講台的那一刻,林小華感到雙腿有些發軟。台下那些審視的目光像探照燈一樣掃過來,特彆是前排那幾位交頭接耳的乾部,眼中的懷疑幾乎要化為實質。他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下麥克風。
“各位領導、同仁,上午好。今天很榮幸能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新聞宣傳工作的粗淺體會……”林小華的聲音起初有些顫抖,但很快穩定下來。
他打開ppt,第一頁展示的是他發表在《安城日報》頭版的一篇通訊。“我想先談談黨報黨刊在新聞宣傳中的特殊地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著講解的深入,林小華逐漸忘記了緊張。當他講到《一場美食的盛會》這篇稿件時,台下的竊竊私語漸漸消失了。
“這篇報道的由頭是今年西江鎮舉辦的美食節。最初,我的角度很簡單——報道活動吸引了多少遊客。”林小華點擊鼠標,屏幕上出現兩篇報道的對比,“但是,就在活動第二天,《安城日報》已經刊登了《西江鎮美食節吸引遊客2萬人》的消息稿件。如果我再用同樣的角度,不僅重複,而且毫無新意。”
他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台下專注的麵孔,包括那位白發男子,現在也抬起了頭,認真聽著。
“於是我改變了思路。我采訪了幾位攤主和遊客,以及活動組織方,發現兩個老板冰釋前嫌、祖孫三代一起品嘗美食等生動案例,讓這篇稿件充滿了故事性……”林小華的聲音漸漸有了力量,“最終,這篇《一場美食的盛會》不僅被《安城日報》采用,還被省報同步刊登。”
台下開始有人點頭,有人記筆記。林小華感到一股熱流湧上心頭,他繼續分享:“接下來,我想通過兩個不同類型的案例,談談新聞采訪中的細節捕捉……”
他展示了關於鄉村教師李正全的人物通訊。屏幕上出現一張照片:一位頭發花白的老教師站在簡陋的教室裡,黑板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字。
“采訪李老師時,我注意到一個細節——李老師常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學生……”林小華動情地說。
隨後,他又展示了孫少林助學活動的圖片新聞。“這張照片拍攝於現場,孫先生為貧困學生分發學習用品,但正是這種主題鮮明的招牌打動了編輯……”
兩個小時的培訓不知不覺就到了尾聲。當林小華結束最後一頁ppt,台下先是短暫的寂靜,隨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那位白發男子也用力鼓掌,臉上帶著讚許的微笑。
“太精彩了!”幾位教師圍上來,“林老師,能分享一下聯係方式嗎?”
鎮政府宣傳辦的乾部們也走上前來。白發男子伸出手:“林老師,我是鎮政府宣傳辦的趙主任。剛才的培訓很有啟發,特彆是關於黨報選題的角度選擇……”
林小華握住那隻手,感受到對方真誠的尊重。他謙虛地說:“趙主任過獎了,我也隻是分享一些個人體會。”
走出禮堂時,初夏的陽光正好。林小華抬頭看了看湛藍的天空,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自信。他知道,這不僅是一次成功的培訓,更是他職業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那些質疑的目光、那些勉強的掌聲,最終都被專業和實力所征服。
遠處,幾個學生正在操場上奔跑嬉戲,他們的笑聲隨風飄來,清脆悅耳。林小華深吸一口氣,邁開堅定的步伐向辦公室走去——還有一堆作業等著他批改,而明天,又將是充滿希望的新的一天。
喜歡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請大家收藏:()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