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畜禽養大後怎麼處理?”汪曉豔好奇地問。
林小華笑了,眼角的皺紋舒展開來:“我們在開學和期末考試時會將豬宰殺後,作為優秀學生的獎品發給學生。雞鴨則用作寄宿生加餐的菜品,改善夥食質量。當然,廚藝社團也需要一些雞鴨作為學生練手的原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獎品是豬肉?”汪曉豔驚訝地睜大眼睛,隨即笑了起來,“這創意太棒了!既實在又有教育意義。”
“是啊,”王局長插話道,“林校長這個做法還上了《安城日報》呢,宣傳部劉部長特彆表揚過。”
汪曉豔恍然大悟:“我想起來了!題目是《‘豬肉獎學金’激勵鄉村學子》,當時就覺得很有新意。”
林小華靦腆地笑了笑:“我們農村學校條件有限,隻能因地製宜想辦法。讓孩子們通過勞動獲得實實在在的回報,他們積極性特彆高。”
正說著,下課鈴響起。林小華看了看表:“正好是廚藝社團活動時間,四年級的學生今天要做紅燒肉,領導們有興趣看看嗎?”
“當然!”汪曉豔興致勃勃地說。
三人來到學校食堂旁邊的實踐廚房,十幾個係著圍裙的小學生正在忙碌。灶台上,一口大鐵鍋冒著熱氣,濃鬱的肉香彌漫在空氣中。
汪曉豔注意到一個紮著馬尾辮的小女孩正站在小板凳上,熟練地翻炒鍋中的肉塊,其他孩子則各司其職——有的切配菜,有的控製火候,有的準備調料。
“那是陳紫涵同學,四年級少先隊中隊長,也是我們的小廚師長,家裡在開飯店。”林小華指著那個小女孩。
王局長深吸一口氣:“真香啊!這水平不比飯店差。”
“同學們,”林小華提高聲音,“縣委的汪主任和教育局的王局長來看望大家了,能介紹一下今天做什麼菜嗎?”
陳紫涵抬起頭,笑著說:“報告老師,我們今天做的是紅燒肉,紅燒茄子和家常豆腐。肉是我們自己養的豬,蔬菜也是我們勞動基地種的。”
汪曉豔驚訝於小女孩的落落大方:“你們經常做飯嗎?”
“每周兩次。”陳紫涵認真地回答,“我負責教新同學。林校長說,學會做飯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比考100分還重要。”
汪曉豔不禁莞爾,轉頭對林小華說:“林校長,你這教育理念很接地氣啊。”
林小華正色道:“農村孩子遲早要獨立生活,會做飯、會種菜、會養禽畜,這些實實在在的技能能讓他們受用一生。”
紅燒肉出鍋了,油亮的肉塊泛著誘人的醬紅色。林小華讓陳紫涵給兩位領導各盛了一小盤,又配上了之前炒好的紅燒茄子和肉末豆腐。
“請領導們品嘗指導。”林小華領著兩人來到教師餐廳。
汪曉豔夾起一塊紅燒肉送入口中,肉質酥爛,肥而不膩,鹹甜適口。
“這真是四年級學生做的?”她難以置信地問。
林小華笑著點頭:“千真萬確。除了殺豬,其餘都是學生們在老師指導下完成的。”
王局長邊吃邊讚歎:“林校長,你們這個模式完全可以推廣啊!勞動教育就應該實實在在的。”
午餐後,林小華帶兩位領導參觀了學校的其他勞動教育設施——手工坊裡學生們在編織竹籃,縫紉室裡女孩們學習基礎縫補,木工房裡男孩們製作簡易板凳……
“這些作品都會在學校義賣會上出售,所得用於改善教學條件。”林小華解釋道。
汪曉豔全程認真記錄,她發現這所鄉村小學雖然硬件條件有限,但教育理念和實踐卻走在了前列。孩子們臉上洋溢的自信和滿足,是城裡那些埋頭題海的學生所沒有的。
下午三點,考察接近尾聲。汪曉豔把林小華叫到一旁:“林校長,現場會的流程和接待方案準備好了嗎?”
“都準備好了。”林小華從辦公室拿出一份詳細的方案,“我們計劃讓參觀團實地觀摩勞動課程,品嘗學生製作的食品,最後有個簡短的彙報會。”
夕陽西下,汪曉豔和王局長準備返程。臨行前,汪曉豔握著林小華的手說:“林校長,你們的工作很有特色,我相信這次現場會一定會成功。陳市長看到這樣實實在在的勞動教育成果,一定會非常滿意。”
喜歡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請大家收藏:()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