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裡的四世同堂
臘月初八清晨,西江鎮小店村還籠罩在薄霧中。七十八歲的林明秀天不亮就起了床,她在灶台間忙碌著,灶膛裡的柴火劈啪作響,映紅了她滿是期待的臉龐。
“媽,您怎麼又起這麼早?”兒子陳新軍披著棉襖走進廚房,看見母親正踮著腳從房梁上取下熏得金黃的臘肉。
“誌明最愛吃家裡的臘肉,我得給他多帶些。”林明秀的聲音裡帶著掩飾不住的喜悅,“省城買的哪有咱自己熏的香?”
院子裡,王遠菊正在殺那隻養了兩年的烏雞。雞血滴進碗裡,紅得發亮。“萍兒和海燕最愛喝烏雞湯,這隻雞肥,夠燉一大鍋。”林明秀一邊說一邊把臘肉小心地放進盆裡。
太陽升起時,院子裡已經堆滿了要帶的東西:三掛臘肉、半隻宰好的山羊、兩隻烏雞、一大包乾香菇,還有自家種的花生和紅薯。林明秀站在院門口,眯著眼睛望向村口的方向,等待著從省城來的車。
“媽,進屋等吧,外頭冷。”陳新軍勸道,卻見母親固執地搖搖頭。
“不冷,我心裡熱乎著呢。”林明秀攏了攏頭巾,露出一個缺了顆門牙的笑容,“重孫子出生了還沒見過,真想馬上看到。”
正午時分,一輛黑色商務車終於出現在門口。林明秀立刻直起腰,在圍裙上擦了擦手。車子停在家門口,司機王師傅是個四十出頭的中年人,一下車就熱情地打招呼:“老太太,韓部長讓我來接您啦!”
“辛苦小王了。”林明秀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縫,轉頭對兒子喊道:“新軍,快把東西搬上車!”
陳新軍和幾個鄰居七手八腳地往車後備箱塞東西。王師傅看得目瞪口呆:“老太太,您這是要把整個家搬去省城啊?”
“都是孩子們愛吃的。”林明秀不好意思地搓著手,“城裡買不到這麼好的。”
後備箱塞得滿滿當當,連後座都堆了兩個編織袋。吃過午飯,林明秀換上了那件藏藍色的呢子外套——這是去年孫子韓小勇給她買的,一直舍不得穿。臨上車前,她又折回屋裡,從床頭櫃裡取出一個紅布包,小心翼翼地揣進懷裡。
“媽,路上慢點。”陳新軍扶著車門囑咐道,“到了給家裡來個電話。”
“知道啦,你們過年也早點來省城。”林明秀擺擺手,車子緩緩駛出村口。她從車窗望出去,熟悉的村莊漸漸遠去,心裡既興奮又有些忐忑。
車子駛上縣道後,林明秀開始感到不適。她臉色發白,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手指緊緊攥著座套。
“老太太,您暈車了?”王師傅從後視鏡裡注意到她的異樣,立刻放慢了車速,“我開窗透透氣,您閉上眼睛休息會兒。”
冷風從車窗灌進來,林明秀深吸了幾口氣,感覺稍微好些。“老了,不中用了。”她自嘲道,“年輕時坐拖拉機都沒事,現在坐這麼好的車反倒暈了。”
“您彆這麼說。”王師傅從保溫杯裡倒了杯熱水遞給她,“韓局長經常提起您,說您一個人把三個孩子拉扯大,多不容易啊。”
林明秀接過水杯,溫熱傳遞到指尖。她望著窗外飛馳而過的田野,思緒飄回了多年前:“誌明他爸走的時候,誌明才十八歲,新軍十五歲,小妹才五歲……”她的聲音低了下去,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懷裡的紅布包。
車子駛入西城縣高速路口時,林明秀的臉色已經好轉。“小王,上了高速能快些不?我想早點見到重孫子。”她急切地問。
“好嘞,您坐穩了。”王師傅踩下油門,車子平穩地加速。窗外的景色由田野變成了連綿的山丘,陽光透過雲層,在路麵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林明秀從紅布包裡取出一個舊相冊,輕輕翻開。第一頁是一張泛黃的黑白照片,一個穿著軍裝的年輕男子英姿颯爽地站在鏡頭前。“這是誌明他爸,陳洪國。”她用手指輕輕撫過照片,“四五年拍的,那時候他剛從抗日戰場負傷回來……”
王師傅從後視鏡裡看了一眼,不禁肅然起敬:“老爺子是英雄啊。”
“後來他又去了朝鮮……”林明秀的聲音哽咽了,“回來時渾身是傷,十幾年就走了……”一滴淚水落在相冊上,她趕緊用袖子擦去。
車子在高速上行駛了三個多小時,林明秀漸漸打起盹來。她夢見丈夫穿著那身新軍裝站在家門口,笑著對她揮手。等她醒來時,車子已經駛入省城市區。
“老太太,快到了。”王師傅提醒道。林明秀趕緊整理了一下頭發和衣領,把相冊重新包好放回懷裡。
下午六點半,車子停在了國華金府小區一棟高層住宅樓下。林明秀剛下車,就看見兒子韓誌明和兒媳王萍從單元門裡快步迎出來。
“媽!”韓誌明三步並作兩步跑過來,一把扶住母親。他今年五十五歲,兩鬢已經斑白,但精神矍鑠,腰杆筆直。“路上累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