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餐背後的守護
早晨八點半,天剛蒙蒙亮,古梯田景區入口處的柏油路上還覆著一層薄薄的露水。林小華揉了揉酸澀的眼睛,將最後一口豆漿咽下,塑料杯隨手丟進了巡邏車旁的垃圾桶。他深吸一口山間清新的空氣,試圖驅散連日加班的疲憊。
“林書記,您又來這麼早。”景區保安老張提著熱水壺從值班室走出來,臉上堆滿笑容,“這才八點多,第一批遊客起碼得九點才到呢。”
林小華笑了笑,眼角擠出幾道細紋:“老張啊,今年五一預測遊客量比去年多兩成,咱們得提前做好準備。”"、他邊說邊整理著掛在左胸的工作證,上麵“西江鎮黨委書記林小華”幾個字被晨光照得發亮。
六點整,抽調的一百二十名鎮村乾部陸續到達集結點。林小華站在臨時搭建的指揮台上,手持擴音器,聲音在群山間回蕩:“各位同誌,今年古梯田景區壓力很大,我們要確保每一位遊客都能平安遊玩!交警負責主乾道,鎮乾部負責停車場,村乾部分散到各觀景點……”
九點三十分,第一批自駕遊客的車燈如同螢火蟲般在山路上蜿蜒。林小華的對講機已經開始頻繁響起:“林書記,東停車場已經滿了一半。”
“收到,馬上開放備用停車場。”他快步走向指揮車,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
十點鐘,景區道路開始出現明顯擁堵。林小華站在主入口的製高點,眉頭緊鎖。他拿起對講機:“各小組注意,啟動分流方案三號預案。小李,把臨時指示牌擺到岔路口去!”他的聲音依然沉穩,但語速明顯加快。
中午十一點四十五分,林小華剛咬下第一口冷掉的包子,手機突然響起。鎮長劉仁華的聲音透著焦急:“林書記,出問題了!景區裡所有農家樂都爆滿,很多遊客從早上就沒吃飯,連水都買不到!”
林小華猛地站起身,手中的包子掉在地上:“具體有多少遊客受影響?”
“至少一千人,而且還在增加。”劉仁華的聲音有些發顫,“有些帶小孩的遊客情緒已經開始激動了。”
林小華的大腦飛速運轉,他環顧四周,看到停車場裡越來越多的遊客麵露疲態。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正拽著媽媽的衣角哭鬨,那位年輕母親手足無措地翻找著空空如也的背包。
“劉鎮長,立即做三件事。”林小華的聲音突然變得異常清晰,“第一,采購5000瓶純淨水;第二,鎮政府食堂準備2000份盒飯,標準一葷一素;第三,聯係鎮上的包子店,有多少包子都先調過來應急。”
掛斷電話,林小華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襯衫後背已經濕透。他走向那位抱著哭泣孩子的母親,蹲下身從口袋裡掏出一塊巧克力:“小朋友,先吃點這個好不好?飯馬上就來。”
十二點三十分,劉仁華再次來電:“林書記,食堂說最多隻能準備1000份盒飯,人手實在不夠!”
林小華咬了咬牙:“我知道了,剩下的我想辦法。”他迅速撥通了另一個號碼,語氣變得柔和:“雪兒,現在景區有大量遊客吃不上飯,家裡飯店能準備1000份盒飯嗎?要快,一葷一素。”
電話那頭,陳雪兒沒有絲毫猶豫:“我這就召集所有人手,兩小時內保證完成!”
下午一點四十分,烈日當空。林小華在臨時指揮點來回踱步,對講機裡不斷傳來各處的彙報。遊客的抱怨聲開始此起彼伏,幾個年輕人甚至與維持秩序的村乾部發生了口角。
“林書記,盒飯準備好了,但是……”劉仁華的聲音透著無奈,“來景區的路全堵死了,物資根本運不上來!”
林小華握緊拳頭,指甲深深掐進掌心。他抬眼望向蜿蜒的景區路,突然眼睛一亮:“我有辦法了。”他迅速撥通了一個號碼:“王隊長,我是林小華。現在需要交警中隊支援,派一輛警車開道,再找輛小貨車,把2000份盒飯和5000瓶水送到古梯田進去來!”
不到十五分鐘,刺耳的警笛聲由遠及近。一輛閃著警燈的警車引領著小貨車衝破擁堵,穩穩停在景區停車場。林小華三步並作兩步跑上前,親自拉開了貨車後門——整齊碼放的藍色保溫箱和成箱的礦泉水映入眼簾。
“遊客朋友們!”林小華抄起擴音器,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這裡有免費的盒飯和純淨水,請大家有序排隊領取!老人和孩子優先!不夠的可以加餐!”
遊客們先是一愣,隨後爆發出歡呼聲。林小華挽起袖子,帶領鎮乾部迅速搭建起臨時分發點。他親自將第一份盒飯遞給那位帶著小女孩的母親:“抱歉讓你們久等了,趁熱吃。”
“謝謝,太感謝了!”年輕母親眼眶泛紅,小女孩已經迫不及待地打開飯盒,“媽媽,有雞腿!”
分發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林小華的衣服被汗水浸透,頭發淩亂地貼在額頭上,但他的笑容從未消失。他注意到一位白發老人排在隊伍末尾,立即拿起一份盒飯走過去:“大爺,您到那邊陰涼處坐著吃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在這時,林小華餘光瞥見一個男子正舉著相機對著他們拍照。那人穿著休閒但背著專業攝影包。林小華剛要上前詢問,對方已經主動走來:“林書記您好,我是安城日報記者陳明曦,報社安排我們出來市裡的各大景區采訪,我想拍一組照片發回報社。”
林小華擦了擦手上的油漬,與他握手:“陳記者,現在情況特殊,恐怕沒時間接受采訪。”
陳明曦搖搖頭:“您忙您的,我就記錄一下真實情況。”他的鏡頭捕捉到了鎮乾部們忙碌的身影、遊客們領到食物時的笑臉,以及林小華蹲下身給小朋友遞水的瞬間。
下午三點,最後一份盒飯分發完畢。林小華靠在指揮車旁,終於有時間喝上一口水。他的手機再次響起,是陳雪兒:“盒飯都送到了嗎?遊客們都吃上了嗎?”
“都吃上了,多虧了你。”林小華的聲音充滿疲憊卻透著溫暖,“飯店花費不小吧?”
“說什麼呢,”陳雪兒輕笑,“這個時候我不幫你,誰幫你啊?記得我的好就行了。”
掛斷電話,林小華發現陳明曦還沒離開,正專注地翻看相機裡的照片。他走過去:“陳記者,今天的情況……”
“林書記,”陳明曦抬起頭,眼中閃著光,“您知道嗎?我去過很多景區,見過各種應急處理,但像今天這樣高效、溫暖的反應還是第一次見。特彆是您調動私人資源這部分,很有新聞價值。”
林小華擺擺手:“這沒什麼,換了誰都會這麼做。那些遊客中有老人、孩子,還有孕婦,讓他們餓著肚子等,我做不到。
第二天下午,林小華拖著疲憊的身體剛走進辦公室,黨政辦乾部小李就急匆匆地遞來一份《安城日報》:“林書記,您上報紙了!”
報紙第二版赫然印著《鎮黨委書記送來的暖心餐》的大標題,配圖中林小華正彎腰給小女孩遞盒飯,陽光透過他的發梢,在照片上形成一道溫暖的光暈。文章詳細記錄了昨天的事件,特彆強調了2000份盒飯和5000瓶水的及時救助。
更讓林小華意外的是,上午九點,市委辦公室打來電話:“林書記,孫書記看了報道非常感動,已經要求全市各景區學習西江鎮的經驗!”
接下來的五一假期,古梯田景區雖然遊客量創下新高,但在林小華和鎮村乾部的努力下,再沒出現大規模擁堵和餐飲問題。每天中午,總能看到穿著紅馬甲的誌願者們穿梭在遊客中,分發著標有"西江鎮暖心服務"字樣的礦泉水和簡餐。
假期最後一天傍晚,林小華站在景區最高處的觀景台,俯瞰著陸續離開的遊客車隊。夕陽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劉仁華走過來,遞給他一瓶水:“林書記,這次多虧了您。”
林小華搖搖頭,目光依然停留在遠處的山路上:“不,是大家共同的功勞。我隻是做了分內的事。”他擰開瓶蓋,仰頭喝了一大口,“明年,我們要提前準備得更充分些。”
山風吹過,帶走了一天的疲憊。林小華不知道的是,在返程的遊客中,許多人手機裡都保存著一張照片——那位在烈日下為他們分發食物、滿頭大汗卻始終微笑的鎮黨委書記。而這些照片,正在各大網站上悄然傳播,標題簡單卻有力:《這才是人民公仆》。
喜歡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請大家收藏:()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