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雨教室裡的誓言
教師節這天傍晚,西城縣文化藝術中心燈火通明。會場內懸掛著“熱烈慶祝第二十三個教師節”的紅色橫幅,舞台兩側擺放著整齊的鮮花。台下坐滿了來自全縣各學校的教師代表,他們穿著樸素卻整潔的衣服,臉上洋溢著節日的喜悅與期待。
林小華站在後台,透過帷幕的縫隙觀察著會場。他今年四十五歲,身材挺拔,穿著一件深藍色西裝,內搭白襯衫,沒有係領帶——這是他在基層工作時養成的習慣。他的手指輕輕敲打著演講稿,眉頭微蹙,似乎在思考什麼。
“林縣長,五分鐘後開始。”工作人員小聲提醒。
他點點頭,目光落在前排一位女教師身上。她約莫三十出頭,穿著褪了色的淡紫色襯衫,頭發簡單地紮成馬尾,臉上帶著掩飾不住的疲憊。當其他教師交頭接耳時,她隻是安靜地坐著,雙手交疊放在膝上,指節處有明顯的粉筆灰痕跡。
“下麵,有請西城縣常務副縣長林小華同誌講話!”
掌聲雷動中,林小華穩步走上舞台。聚光燈下,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長。他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而沉穩: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誌們,晚上好!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共同慶祝屬於教育工作者的節日……”
他的目光掃過全場,在那位疲憊的女教師身上停留了一瞬。她正抬頭望著他,眼神裡有一種他熟悉的東西——那是他在西江鎮教書時每天在鏡子裡看到的神情。
“……縣委縣政府決定,對全縣120名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和師德標兵進行表彰!”掌聲再次響起,林小華微笑著等待掌聲平息,“這些老師中,有堅守講台三十年的老教師,有勇於創新的青年教師,更有紮根鄉村的教育工作者……”
說到“鄉村”二字時,他的聲音微微發緊。五年前,他也是他們中的一員。那時的西江鎮小店小學,冬天教室裡冷得像冰窖,夏天又熱得像蒸籠。他記得自己批改作業時,汗水滴在作業本上暈開的墨跡。
“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關心下,西城縣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林小華念著稿子上的文字,卻突然停了下來。他折起演講稿,雙手撐在講台上,這個動作讓會場立刻安靜下來。
“但是,”他的聲音變得低沉,“我們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
會場裡鴉雀無聲。後排幾位正在偷偷看手機的教師也抬起了頭。
“第一,教師流動缺乏製度保障,導致農村學校教師長期滯留。一些年齡較大的青年教師……”他頓了頓,目光落在那位女教師身上,“特彆是女教師,因為交際範圍有限,個人婚姻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
女教師猛地低下頭,耳根發紅。她身邊的同事拍了拍她的肩膀。
“第二,”林小華繼續道,聲音越來越有力,“農村學校工作環境差,造成教師大量流失。去年,我縣農村教師流失率達到18,是縣城學校的三倍!”
台下開始有竊竊私語。幾位年長的教師不住地點頭。
“我提議,”林小華舉起一隻手,“縣教育局立即製定教師流動方案,對鄉鎮教師給予政策傾斜。同時,儘快製定農村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每年改造一定數量的農村學校!”
掌聲如雷,但林小華看到那位女教師隻是輕輕鼓掌,眼神黯淡。他突然想起八年前在西江鎮中學上學時,有個叫李秀蘭的女老師,三十四歲了還沒結婚,最後因為照顧生病的母親不得不辭職。那時他無力相助,現在他有了改變這一切的權力。
散會後,林小華特意走到那位女教師麵前:“你好,我是林小華。”
女教師顯然沒料到副縣長會主動搭話,慌亂地站起來:“林縣長好,我是銅錢鄉中心小學的劉梅。”
“您教什麼科目?”
“四年級語文,班主任。”劉梅的聲音很輕,帶著山區人特有的口音。
“幾年教齡了?”
“十……十二年。”她低下頭,“畢業後就在銅錢鄉。”
林小華注意到她手腕上有一道疤痕,像是被什麼尖銳物品劃傷的。他想問,又覺得唐突,便改口道:“辛苦了。有什麼困難可以提。”
劉梅搖搖頭,勉強笑了笑:“沒什麼,習慣了。”
那一刻,林小華仿佛看到了當年的李秀蘭。他暗暗決定,明天就去教育局了解情況。
次日清晨七點半,林小華就來到了縣教育局。局長馬恒昌顯然沒料到領導這麼早到訪,匆忙從食堂趕回來,嘴角還沾著一點豆漿漬。
“林縣長,您怎麼不提前通知……”馬恒昌一邊擦嘴一邊說。
“我想了解真實情況,不是看你們準備好的彙報。”林小華直接走進會議室,“把農村學校和教師的數據說出來。”
馬恒昌趕緊吩咐工作人員準備材料。半小時後,一份詳儘的報告擺在林小華麵前。
“全縣有42所農村薄弱學校?”林小華皺眉,“改造計劃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