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聲的力量
臘月初五的清晨,安城籠罩在一層薄霧中,空氣中彌漫著冬日特有的清冽。孫少林緊了緊羽絨服的領口,呼出的白氣在冷空氣中迅速凝結又消散。今天店裡需要接待婚宴,他就去城南農貿市場買菜。
當走到農貿市場東門時,大門處圍著一群人,三名穿著熒光綠反光背心的交警站在一輛白色大眾轎車旁。透過人群縫隙,孫少林看見駕駛座上是位三十出頭的女性。
“同誌,我真的不知道這是單行道!”女子聲音裡帶著明顯的顫抖,“導航導到這裡,地麵標線都看不清……”
孫少林快步走上前,他擠進人群,這才看清現場情況:女子的車前是一段坑窪不平的小路,儘頭被一堵臨時圍牆堵死,地上確實有幾道幾乎褪成灰色的標線,若不仔細看,根本分辨不出是單行線。
“駕駛證、行駛證。”為首的交警麵無表情地伸出手,聲音冷硬得像塊鐵,“單行道逆行,扣3分,罰款200元。”
“能不能隻罰款?”女子顫抖著從包裡掏出證件,孫少林注意到她的手指在不停地發抖,“我是從省城來出差的,第一次來安城……公司派我來談項目,要是被扣分……”
“規矩就是規矩。”另一名交警已經開始填寫罰單,頭也不抬地說,“要是都說不熟悉路況,我們還怎麼執法?”
圍觀的人群中響起竊竊私語。孫少林注意到兩名出租車司機站在早點攤前,一邊吃著油條一邊搖頭。
“認罰吧妹子,”其中一位年長些的出租車司機歎了口氣,咬了口油條,含糊地說,“上個月我在這被罰了兩次,一天的活兒白乾。這地方就是個坑,標線看不清,導航也不準。”
女子咬著嘴唇,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卻倔強地不讓它們掉下來。孫少林心頭一緊,職業敏感讓他立刻掏出手機拍了幾張現場照片,又蹲下身仔細查看地麵標線。他的指尖擦過地麵,發現那些標線不僅褪色嚴重,還有些地方已經剝落。
“警察同誌,”孫少林站起身,從內袋掏出政協委員證,“我是市政協的孫少林。這段路確實存在問題。您看,標線不清,又是斷頭路,是否可以考慮從輕處罰?畢竟這位女士是外地來的……”
三名交警對視一眼,態度略有鬆動。他們走到一旁低聲商量了幾句。最終,為首的交警走回來:“考慮到實際情況,記3分不變,罰款降到100元。”
女子含淚簽了字,接過罰單時,孫少林注意到她的手腕上還有一道淺淺的疤痕,像是長期佩戴手表留下的痕跡。她應該是個經常出差的職場女性,孫少林想。
“謝謝您……”女子低聲對孫少林說,聲音輕得幾乎聽不見。
“您留個聯係方式吧,”孫少林遞上自己的名片,“我可能會需要了解更多情況。”
回到酒店,孫少林連早餐都顧不上吃,立即打開電腦。他先通過朋友聯係到了被罰的馬女士,電話那頭,她的聲音依然帶著疲憊:“少林哥,真的太感謝您了。其實罰款倒是其次,主要是扣分……我經常要開車見客戶,分真的不夠扣……”
“馬女士,您能詳細說說當時的情況嗎?”孫少林打開錄音功能,同時在小本子上記錄關鍵信息。
原來馬女士是省城一家科技公司的項目經理,這次來安城是為了一個重要項目。導航將她導到那條小路後,她找了半天都找不到出口,最後隻能硬著頭皮往前開,沒想到是條斷頭路。
“最氣人的是,”馬女士的聲音帶著委屈,“我掉頭回來時特彆小心,就怕違章,結果還是……”
掛斷電話,孫少林又去現場看了看。“果然有問題。”他喃喃自語。農貿市場周邊三條小路都是斷頭路,而通往主乾道的唯一出口標線模糊不清。
孫少林的手指在鍵盤上飛快敲打,一份題為《關於改進我市交通執法及道路建設的建議》的社情民意信息逐漸成形。他不僅詳細記錄了馬女士的遭遇,還附上了現場照片。寫到建議部分時,他停下來喝了口水,思考如何讓建議更具操作性。
“一、建議交警部門建立外地車輛‘首違不罰’‘輕微違法告知’機製,展現城市溫度;二、由交通局牽頭,聯合住建、規劃等部門,儘快打通城區斷頭路,完善路網結構;三、全麵排查更新城區道路標線,建立定期維護機製……”
寫完已是深夜十一點,孫少林又反複修改了幾遍,確保每句話都言之有據、建議可行。窗外,安城的燈火依舊明亮,他想象著馬女士此刻可能正在酒店房間裡輾轉難眠,因為一次無心之過被扣分罰款,明天還要強打精神去見客戶。
星期一早晨七點半,孫少林就站在了市政協辦公樓前。這份建議他打印了三份,還特意用回形針將照片和地圖截圖整齊地彆在最後一頁。
“少林哥,這麼早?”門衛老張驚訝地拉開大門,呼出的白氣在晨光中格外明顯。
“有一些材料要交給陳主任。”孫少林三步並作兩步上了樓梯,心跳得厲害。他知道,這份建議如果被采納,可能會改變很多人的處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市政協辦公室主任陳瑞剛泡好茶,見孫少林匆匆進來,笑著招呼:“小孫啊,聽說你周末又去基層調研了?年輕人就是有乾勁。”
“陳主任,您看看這個。”孫少林雙手遞上信封,聲音因為激動而略微發顫,“上周六親眼所見,我覺得問題很典型。”
陳瑞的表情逐漸嚴肅。看完後,他揉了揉鼻梁:“這個情況確實值得重視。我馬上向主席彙報,這確實反映了我們城市治理的短板。”他拿起桌上的紅色電話,撥了一個短號:“喂,李秘書嗎?我是陳瑞,有份重要社情民意信息需要立即呈報主席……”
讓孫少林沒想到的是,當天下午,他正在社區走訪時接到陳瑞電話,背景音嘈雜,似乎正在開會:“小孫,你的信息被直呈孫書記了!書記做了重要批示,要求三個部門立即整改!”陳瑞的聲音裡透著興奮,“你準備一下,可能很快要開協調會。”
三天後的早晨,孫少林接到通知參加市政協座談會。他推開會議室大門時,他愣住了——市公安局局長韓世鵬、交通局局長黃發平、住建局局長沈誌明齊刷刷站了起來,會議室裡還有七八位他不認識的乾部。
“少林哥!”韓世鵬大步上前握住他的手,力度大得讓孫少林有些疼,“感謝你的監督!我們已經聯係馬女士撤銷處罰並道歉,這是退還的100元罰款收據複印件。”他從公文包裡掏出一個文件夾,“我們還專門開了警示教育會,要求一線民警執法時既要嚴格又要有人情味。”
黃發平緊接著遞上一份厚厚的文件:“13處斷頭路全部打通,這是完工報告和前後對比圖。”他指著其中一張照片說,“你看,這是農貿市場西側那條路,現在直通南城路了,以後司機們不會再繞冤枉路了。”
沈誌明則帶來了筆記本電腦,點開一個軟件:“我們開發了標線巡查係統,城區387處標線更新完畢,你看,這是農貿市場周邊的新標線,清晰醒目。”他滑動屏幕,顯示出不同角度的照片,“我們還建立了季度巡查機製,確保標線始終保持清晰。”
市政協主席陳勇微笑著看這一幕:“這就是民主監督的力量。小孫,你給大家打了個樣!”他轉向其他與會人員,“我們要建立更多這樣的渠道,讓委員們的建議能夠直通決策層。”
座談會持續了近兩個小時,比原計劃長了不少。各部門負責人不僅彙報了整改情況,還就如何建立長效機製展開了熱烈討論。孫少林認真記錄著每個人的發言,時不時提出自己的看法。當交通局提到準備增設智能導航提示時,他立即分享了馬女士關於導航不準的遭遇,建議與主流地圖運營商建立數據共享機製。
會議結束後,孫少林獨自走在煥然一新的街道上。陽光穿透雲層,照在嶄新潔白的地麵標線上,反射出明亮的光。他看見一輛掛著省城牌照的汽車從容駛過,司機搖下車窗,好奇地打量著這座陌生的城市。不遠處,兩名工人正在安裝新的道路指示牌,他們動作麻利,配合默契。
手機震動起來,是馬女士發來的短信:“少林哥,安城公安局領導親自來公司道歉,真沒想到問題能這樣解決!我們公司決定加大在安城的投資,下周我會帶團隊過來考察。下次來安城,我一定好好看看這座有溫度的城市。”
孫少林仰起頭,深深吸了口冬日清冽的空氣。政協委員工作證在胸前微微發燙,他突然明白了這張卡片的分量——它不是特權,而是責任;不是光環,而是橋梁。這份重量讓他既感到壓力,又充滿動力。
在接下來的市政協會上,孫少林提出了建立“委員直通車”機製的提案,讓社情民意能夠更快傳遞到決策層。他還建議設立“民生體驗日”,要求各部門負責人定期以普通市民身份體驗辦事流程。
“民主不是裝飾品,”他的聲音在會場回蕩,“而是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鑰匙。當我們俯下身傾聽,彎下腰察看,就能找到那把鑰匙。”
會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窗外,安城的街道車水馬龍,秩序井然。一座城市正在學會傾聽,而傾聽,往往就是改變的開始。孫少林知道,這條路還很長,但每一步都值得。
喜歡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請大家收藏:()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