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港灣
正月初八的西城縣寒風依舊刺骨,下午四點,在總投資8億元的秦龍現代農業公司與西城縣合作建設的農產品加工項目工地上,各種工程機械的轟鳴聲此起彼伏。
縣委書記魯為民三天前在項目推進會上拍板決定,由常務副縣長林小華全權負責項目對接工作,並要求他每周必須有三天在工地現場辦公。此刻,林小華正站在工地臨時搭建的指揮部門口,眉頭微蹙,目光掃視著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
“林縣長,地基開挖已經全部完成,周邊征地工作也沒有障礙。”項目負責人陳清泉快步走來,手裡拿著一疊圖紙,臉上帶著幾分疲憊卻掩不住興奮,“多虧了縣裡的支持,進度比預期快了近一周。”
林小華接過圖紙,指尖在紙麵上輕輕敲打:“清泉,質量不能馬虎。這個項目關係到全縣農產品轉型升級,馬虎不得。”他說話時眼角浮現幾道細紋,那是長期熬夜工作的痕跡。
陳清泉點點頭,這位他安城師範學校的老同學如今已是西城縣舉足輕重的人物。他記得林小華當年在師範時就是個認真負責的人,如今這份特質在副縣長崗位上更加凸顯。
“放心,我親自盯每個環節。”陳清泉保證道,隨即看了看表,“都快晚上七點了,咱們先吃點東西吧?工地食堂簡單準備了幾個菜。”
林小華這才意識到自己饑腸轆轆,他揉了揉太陽穴:“好,邊吃邊聊。”
工地食堂的燈光略顯昏暗,六道家常菜擺在簡易折疊桌上,雖不豐盛卻熱氣騰騰。林小華夾了一筷子青菜送入口中,滿足地歎了口氣:“比縣政府食堂的飯菜香多了。”
陳清泉笑了,眼角擠出幾道笑紋:“是你餓壞了。”他頓了頓,眼神忽然變得遙遠,“還記得咱們在師範的時候嗎?食堂那白菜燉粉條,五毛錢一份。”
“怎麼不記得,”林小華也笑了,“你總抱怨菜裡沒油水,每次都要加兩勺辣椒醬。”
兩人相視一笑,仿佛回到了八年前的青蔥歲月。陳清泉端起飯碗,卻沒有立即動筷,而是輕歎一聲:“那時候我一心想回老家當老師,誰知道最後會走上這條路。”
林小華放下筷子,認真聽著老同學的感慨。陳清泉繼續道:“畢業分配時,我被安排到離城區最遠的鄉鎮,回家一次要四個小時……我退縮了。”他又夾起了一片瘦肉,“正好舅舅在秦龍公司,就把我弄進去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林小華輕聲說,目光落在自己粗糙的手掌上。這雙手曾經握過粉筆,批改過作業,如今卻更多地在文件上簽字,在工地上指點江山。
陳清泉好奇地問:“你呢?當年師範第一名,怎麼沒當老師?”
林小華的眼神飄向遠處,仿佛穿越時光:“我確實當了兩年鄉村教師……”他的聲音低沉下來,“後來縣裡選拔年輕乾部,校長推薦了我。一路走來,不知不覺就到了今天。”
夜幕完全降臨,工地上的燈光一盞盞亮起。兩人聊到九點多才意識到時間已晚。林小華站起身,拍了拍陳清泉的肩膀:“明天繼續,地基完成後馬上進行混凝土澆築,我會親自監督。”
“一定不負所托。”陳清泉鄭重承諾。
回家的路上,林小華靠在車後座,閉目養神。車窗外的霓虹燈在他疲憊的臉上投下變幻的光影。秘書小李從後視鏡看了他一眼,輕聲道:“林縣長,要不要先送您去醫院看看?您臉色不太好。”
林小華擺擺手:“沒事,就是有點累。回家休息一下就好。”
當車停在鳳凰小區門前時,已是深夜十一點。林小華拖著沉重的步伐上樓,鑰匙插入鎖孔的聲音在寂靜的樓道裡格外清晰。
門開的一瞬間,溫暖的燈光和家的氣息撲麵而來。妻子陳雪兒早已結束飯店營業回到家中,見他進門,立刻迎了上來:“回來啦。”她接過丈夫的公文包,手指不經意間觸到他冰涼的手,“手這麼冷!快坐下,我給你倒杯熱水。”
林小華癱坐在沙發上,長長地呼出一口氣,仿佛要把一天的疲憊都呼出去。他閉上眼睛,感受著家中熟悉的氣息——淡淡的飯菜香、孩子們留下的奶香味,還有妻子身上那股令他安心的氣息。
“爸爸!”稚嫩的童聲突然響起。林小華睜開眼,看到兩歲八個月的大兒子林雲鬆光著腳丫從房間裡跑出來,後麵跟著兩歲六個月的雙胞胎女兒林宛月和林宛茹。三個小家夥穿著印有卡通圖案的睡衣,頭發亂蓬蓬的,顯然是剛被吵醒。
“爸爸回來了!”林宛茹撲到林小華腿上,小手扒拉著想爬到他身上。林小華連忙彎腰把她抱起來,小姑娘立刻在他臉上親了一下,奶聲奶氣地說:“爸爸你辛苦了。”
這一瞬間,林小華覺得所有疲憊都值得。他溫柔地把小女兒摟在懷裡,感受著她柔軟的小身體和淡淡的奶香。林雲鬆和林宛月見狀也擠過來,三個孩子像小猴子一樣掛在他身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輕點輕點,爸爸累了。”陳雪兒端著熱水走過來,眼中滿是心疼。她把水杯遞給丈夫,然後試圖把孩子們拉開,“讓爸爸休息一下。”
“不要嘛,我要給爸爸捶背!”林宛月固執地說著,小手已經像模像樣地在林小華背上敲打起來。雖然力道輕得像是撓癢癢,但林小華卻覺得無比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