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線飄香裡的創業春天
正月初四的清晨,天剛蒙蒙亮,林小華就被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吵醒了。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了眼手機——七點四十五分。身旁的妻子雪兒還蜷縮在被窩裡,呼吸均勻。昨晚守歲到淩晨,家裡人都還在熟睡中。
“雪兒,我去鎮上買早點。”林小華輕聲說道,一邊套上厚重的棉襖。陳雪兒迷迷糊糊地“嗯”了一聲,翻了個身又睡去了。
林小華輕手輕腳地走出臥室,院子裡還彌漫著昨晚煙花爆竹的火藥味。他搓了搓手,呼出的白氣在寒冷的空氣中凝結成霜。正月初四的早晨,整個村子都沉浸在春節的慵懶氛圍中,隻有零星幾家煙囪冒出嫋嫋炊煙。
“小華,這麼早就起來了?”父親林建軍正在院子裡劈柴,看見兒子出來,停下手中的斧頭問道。
“去買點早餐回來,大家都還沒吃呢。”林小華笑著回答,一邊係緊了圍巾。
“那你可得快點,鎮上開門的早餐店不多。”林建軍想了想說,“聽說孫家寶在集鎮中段新開了家店,不知道今天營不營業。”
林小華點點頭,推著電動車出了院門。清晨的鄉村小路格外安靜,隻有車輪碾過薄霜發出的細微聲響。遠處的山巒籠罩在晨霧中,宛如一幅水墨畫。
集鎮比村裡熱鬨許多,不少店鋪已經開門迎客。林小華騎著摩托車緩緩穿行在街道上,尋找著六叔說的那家新店。忽然,一陣濃鬱的肉香飄來,他不由自主地深吸了一口氣,肚子立刻“咕嚕”叫了起來。
循著香味望去,在集鎮中段的位置,一家嶄新的早餐店門前人頭攢動。紅色的招牌上寫著“孫記早點”四個大字,門前還掛著開業大吉的紅綢布。林小華停好車,好奇地走近。
透過玻璃窗,他看到店內已經坐滿了客人,熱氣騰騰的食物在寒冷的早晨顯得格外誘人。推門進去,撲麵而來的暖意和食物香氣讓他渾身一振。
“歡迎光臨!”一個係著圍裙的圓臉男子熱情地招呼道,手裡還端著一籠剛出鍋的小籠包。
林小華愣了一下,隨即認出來:“老同學?這是你開的店?”
“喲,是小華啊!”孫家寶眼睛一亮,“可不是嘛,我和小青去年就籌劃著開個早餐店,今天第一天營業。來來來,找個位置坐。”
林小華環顧四周,發現孫家寶的妻子吳小青正在灶台前忙碌,動作麻利地下著米線。店裡的菜單寫在牆上的黑板上:米線6元、小籠包8元籠、肉夾饃5元、炒麵7元……價格比縣城便宜不少。
“很久沒吃肉醬米線了,來一碗吧。”林小華找了個角落的位置坐下。
“好嘞!馬上就來!”孫家寶爽快地應道,轉身去招呼其他客人。
林小華觀察著這家小店。雖然麵積不大,但收拾得乾乾淨淨。牆上貼著幾張美食海報,角落裡還擺著幾盆綠植,給這個寒冷的早晨增添了幾分生機。客人們大多是從附近村子來趕集的鄉親,有說有笑地吃著早餐,氣氛十分融洽。
不多時,孫家寶端著一大碗肉醬米線走了過來。“趁熱吃,這可是我們家的招牌。”
林小華看著麵前的大碗,不由得瞪大了眼睛。這碗米線的分量,在縣城的早餐店起碼可以分成兩份!厚厚的肉醬覆蓋在雪白的米線上,點綴著翠綠的蔥花和鮮紅的辣椒油,香氣撲鼻。
“這……這也太實惠了吧?”林小華忍不住說道。
孫家寶憨厚地笑了笑:“鄉下人實在,分量少了鄉親們會說的。”他指了指旁邊的小瓶子,“這是自家釀的醋,喜歡可以加一點。”
林小華倒了點醋,夾起一筷子米線送進嘴裡。濃鬱的肉香瞬間在口腔中爆發,米線爽滑有嚼勁,肉醬肥而不膩,微酸的醋味恰到好處地中和了油膩感。他忍不住又夾了一筷子,吃得額頭都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一碗米線下肚,林小華渾身都暖和了起來。他本來還想嘗嘗肉夾饃,卻發現已經飽了。這時,他才想起家裡還有十幾口人等著吃早餐呢。
“我再買些帶回去。”林小華站起身,走到櫃台前,“要四籠小籠包、八個肉夾饃、五份蒸麵。”
孫家寶一邊打包一邊問:“家裡多少人吃啊?”
“大概十幾個吧,有老人有小孩。”林小華估算著。
孫家寶手上的動作頓了頓,抬頭笑道:“這些足夠了。我們的小籠包一個抵得上縣城的至少四個,蒸麵一份抵得上縣城的兩份多。”他熟練地把食物裝進保溫袋,“今天開業,給你打九折,總共75塊錢。”
林小華付了錢,提著沉甸甸的早餐走出店門。回頭望去,孫家寶的早餐店在晨光中顯得格外溫暖熱鬨,排隊的人更多了。
回家的路上,林小華的心情格外舒暢。電動車後座的早餐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讓他忍不住想象家人看到這些美食時的驚喜表情。
推開家門,小米粥的香味已經飄出了廚房。陳雪兒正在廚房忙碌,聽見動靜探出頭來:“買回來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嗯,還熱著呢。”林小華把早餐放在堂屋的大桌上,“孫家寶新開的店,分量特彆足。”
聽到動靜,六叔六嬸、父母和其他親戚都陸續起床了。堂屋裡很快熱鬨起來,大家圍著桌子坐下,林小華一一打開打包盒。
“哇,這小籠包好大!”妹妹林小珊驚呼道,拿起一個包子比劃著,“我在寶城吃的隻有這個一半大。”
陳雪兒給每人盛了碗小米粥,笑著說:“先喝點粥暖暖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