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正午的陽光炙烤著果園,林小華的肚子咕咕叫了起來。回到鎮機關食堂時,午飯時間已經過了。廚師長老王慌張地跑出來,圍裙上還沾著油漬:“林縣長,我這就給您重新炒幾個菜!”
“不用麻煩,”林小華擺擺手,自己找了張靠窗的桌子坐下,“一碗炸醬麵就行。”
龍小豔過意不去,親自去廚房倒了杯熱茶:“這怎麼行,您好久沒來我們……”
“工作要緊,吃飯不講究。”林小華已經翻開隨身帶的筆記本,開始記錄上午的考察情況,“咱們抓緊時間,下午還要去工業園區。”
廚房裡很快飄出炸醬的香味。老王親自端上一大碗麵條,金黃的炸醬上鋪著翠綠的黃瓜絲和香菜,旁邊還配了一小碟辣椒油。“林縣長,您嘗嘗,這是我們自家做的醬。”
林小華大口吃著麵條,一邊翻看三合村的產業規劃圖,時不時用筆做著標記。龍小豔注意到,這位縣裡來的領導吃麵時連一滴醬都沒灑在文件上,動作利落得像軍人一樣。
“你們鎮的產業規劃做得不錯,”林小華指著圖紙說,“但要注意輪作問題。獼猴桃連作會導致土壤養分失衡,建議間作些豆科植物。”
龍小豔趕緊記下來:“這個我們還真沒考慮到。”
下午三點,縣工業園區的果酒廠門口,企業負責人常建早已等候多時。這是個四十出頭的中年男子,西裝革履,與上午見的農民形成鮮明對比。見林小華的車到了,他快步上前拉開車門。
“林縣長,歡迎指導工作!”常建熱情地伸出手,“我們剛拿到‘月河獼猴桃酒’的商標注冊證,正好請您品鑒。”
生產車間裡,不鏽鋼發酵罐整齊排列,閃著銀光。工人們正在灌裝線上忙碌,一瓶瓶琥珀色的酒液在傳送帶上流動,像一條金色的小溪。常建帶著林小華穿過消毒通道,來到一個小型品酒室。
“這是我們第一批陳釀,”常建從一個小橡木桶裡舀出一杯酒。
林小華接過酒杯,先對著光線看了看——酒液呈現出迷人的琥珀色,清澈透亮。他輕輕搖晃杯子,酒液在杯壁上留下細密的“淚痕”,顯示著良好的酒體結構。然後他聞了聞——濃鬱的果香中帶著淡淡的香草和木香,層次豐富。
輕抿一口,醇厚的酒液滑過喉嚨,留下獼猴桃特有的酸甜回味,還有一絲橡木帶來的香草氣息。“好酒!”林小華不禁讚歎,“多少度?單寧處理得不錯。”
“13度,正好適合大眾口味。”常建眼睛發亮,像是找到了知音,“定價200一瓶,絕對物超所值。我們做了市場調研,這個價位很有競爭力。”
參觀過程中,林小華了解到,這家酒廠已經與全縣88個村簽訂了訂單種植協議,不僅保底收購鮮果,還派出40多名技術員免費指導種植。在質量控製室,技術人員正在檢測一批新到的獼猴桃糖度。
“我們計劃從省外引進優質苗木,免費提供給簽約村。”常建指著牆上的地圖說,上麵密密麻麻地標注著合作村莊,“這樣既能保證原料品質,又能幫助農民增收。每村我們還配一名專職技術員。”
林小華頻頻點頭:“這才是真正的產業融合。不過……”他指著質量控製室裡的一個數據,“這個糖度指標還可以再提高些,糖度達到7以上,酒的口感會更好。”
“您真是行家!”常建佩服地說,“我們正在推廣新的栽培技術,明年糖度肯定能上去。”
一個小時的考察轉眼結束。臨彆時,常建神秘地笑了笑:“林縣長,我在您車上放了箱樣品,請您幫忙推廣……”
林小華的笑容突然凝固。他大步走向自己的公務車,打開後備箱,果然發現了一個精致的木箱,裡麵整齊地排列著六瓶包裝精美的獼猴桃酒。他二話不說,掏出錢包數出十張百元大鈔,塞到追過來的常建手裡。
“這……這怎麼行……”常建愣住了,鈔票在他手中顯得格外刺眼,“這隻是樣品……”
“我希望你以後不要這樣。”林小華的聲音不大,但字字清晰,“酒我買了,正好可以送給今天幫了大忙的技術員們嘗嘗。”他合上後備箱,語氣緩和了些,“你的酒確實不錯,縣裡會正當推廣。但規矩不能壞。”
車子駛離工業園區,林小華看了眼後視鏡裡還在發呆的常建,輕輕搖了搖頭。他拿出手機,在備忘錄上記下:“1.跟進清河村蜂糖李苗到位情況;2.檢查三合村技術培訓效果;3.研究果酒廠與更多村對接方案……”
夕陽西下,車窗外是西城縣連綿的山巒和正在蘇醒的果園。遠處,清河村的方向,一片李花正開得燦爛;近處,三合村的獼猴桃藤在春風中輕輕搖曳。
喜歡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請大家收藏:()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