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地窖的秘密
星期六的清晨,林明秀比往常醒得更早。窗外剛泛起魚肚白,她就睜開了眼睛。閏五月二十六,老黃曆上說今天是個“宜修造、動土”的好日子。她輕手輕腳地起床,生怕吵醒還在熟睡的兒媳婦王遠菊和孫子陳世平。
林明秀從五鬥櫃最下層取出那本已經泛黃的老黃曆,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翻到今天的日期。她眯起有些昏花的眼睛,湊近紙麵仔細看了看,嘴角不自覺地揚起一抹微笑。
“媽,您起這麼早?”王遠菊揉著眼睛從裡屋走出來,看見婆婆已經穿戴整齊站在堂屋裡。
“遠菊啊,今天是個好日子。”林明秀轉過身,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前幾天聯係的老秦和老賈,今天該來修屋頂了。你快去市場買些菜,咱們吃過早飯就回小店村。”
王遠菊點點頭,麻利地梳洗完畢就出了門。林明秀望著兒媳婦的背影,心裡一陣欣慰。這個媳婦雖然話不多,但做事勤快又踏實,是過日子的好手。
七點半,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早飯。玉米粥的香氣彌漫在屋子裡,陳世平捧著碗咕咚咕咚喝得歡快。
“慢點喝,彆嗆著。”林明秀慈愛地看著孫子,伸手抹去他嘴角的飯粒。
“媽,我找了麵包車,八點準時走。”兒子陳新軍一邊剝著鹹鴨蛋一邊說,“老秦和老賈說他們九點能到我們家。”
林明秀點點頭:“好,好。屋頂那些椽子再不換,雨季來了可不得了。”
正說著,林明秀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她摸索著從口袋裡掏出那個老式按鍵手機,眯眼看了看屏幕。
“是小華。”她按下接聽鍵,“喂,小華啊……”
電話那頭傳來林小華興奮的聲音:“奶奶,我和雪兒帶著孩子們想去逛逛,您要不要一起去?還有小雪去。”
林明秀笑出了聲:“哎呀,我們今天要回小店村修老房子的屋頂,車都準備好了。要不你們也一起去吧?”
掛斷電話不到十分鐘,林小華開的麵包車就停在了門口。三個孩子——四歲的林雲鬆林宛月,馬上滿四歲的林宛茹,還有小姨妹小雪,三個孩子像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地跳下車,圍著林明秀轉個不停。
“太奶奶!”
“太奶奶好!”孩子們清脆的叫聲讓林明秀笑得合不攏嘴。
“好好好,都上車吧。”她挨個摸了摸孩子們的頭,“咱們一起去老家看看。”
兩輛麵包車一前一後行駛在鄉間小路上。五月的田野綠意盎然,遠處山巒如黛。林明秀望著窗外熟悉的景色,思緒不由飄回幾十年前。那時候她還是個年輕媳婦,跟著丈夫陳老漢在這條路上不知走了多少回。
“媽,到了。”陳新軍的聲音將她拉回現實。
小店村的老宅靜靜地矗立在村頭,青磚灰瓦,門前兩棵老槐樹投下斑駁的樹影。林明秀掏出那把已經有些生鏽的鑰匙,手微微顫抖著插入鎖孔。
“哢嗒”一聲,門開了。一股淡淡的黴味夾雜著塵土的氣息撲麵而來。陽光從窗戶斜射進來,可以看見空氣中飄浮的細小塵埃。
“哎呀,這麼多灰。”王遠菊皺了皺眉,立刻卷起袖子開始打掃。
陳雪兒和林小華也行動起來,搬開蓋在家具上的舊布單,擦拭桌椅。孩子們好奇地在屋子裡跑來跑去,四歲的林雲鬆尤其興奮,每個角落都要探索一番。
“小心點,彆碰壞了東西。”林明秀叮囑道,目光卻充滿慈愛。
不到一小時,老宅就煥然一新。陳雪兒和王遠菊已經在廚房忙碌起來,鍋碗瓢盆的碰撞聲和飯菜的香氣讓老宅重新煥發生機。
九點整,木匠老秦和瓦匠老賈準時出現在門口。兩人都已年過六旬,但精神矍鑠,腰板挺直。
“老嬸嬸,好久不見啊!”老秦爽朗地笑著,露出一口不太整齊的牙齒。
“可不是嘛,上次見麵還是去年清明。”林明秀熱情地招呼兩人進屋,“先喝口茶歇歇腳。”
老賈擺擺手:“不忙不忙,我們先看看屋頂。”
兩人繞著房子轉了一圈,又爬上梯子仔細檢查了屋頂狀況。下來後,老秦拍拍手上的灰:“沒啥大問題,就是幾根椽子朽了,瓦片也破了百來塊。我倆一起乾,個把小時就能完事。”
說乾就乾。兩人從三輪車上搬下早已準備好的木料和瓦片,動作麻利地開始工作。林小華想幫忙,卻發現自己完全插不上手,隻能站在梯子下麵遞遞工具。
“年輕人,現在都不學這些手藝嘍。”老秦一邊熟練地敲打著釘子,一邊對林小華說,“你爸那輩人還會修修補補,到你們這代,連錘子都拿不穩了。”
林小華不好意思地撓撓頭:“秦叔說得對,我們這代人確實手笨。”
“不是手笨,是心思不在這上頭。”老賈接過話茬,“現在年輕人都往城裡跑,誰還願意學這又臟又累的老手藝?”
林明秀站在院子裡,仰頭看著兩個老夥計在屋頂忙碌的身影,心中感慨萬千。這些傳統手藝,這些鄰裡互助的情誼,正在一點點消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十點半,屋頂修繕工作順利完成。老秦和老賈從梯子上下來時,額頭上布滿了汗珠,但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完工了,保準十年八年不會漏。”老秦拍拍胸脯保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