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公自責道“我這些年隻知道避嫌,韜光養晦,哪成想府裡竟然要舉債度日,連累老二老三還要補貼府裡,今天要不是南兒回來,府裡就丟人了”
方樂山一聽趕忙站起來,惶恐不安“孩兒不孝,不能為父親大人分憂”
一看氣氛不對,方南趕緊站起來打圓場“祖父,這說明咱們府裡沒有魚肉百姓,奉公守法。再說了,以後製酒的作坊建起來,府裡就不用為錢發愁了”
鎮國公聞言“嗯,這是老天爺眷顧咱們呢”
看著方樂山還站著,擺擺手讓他坐下“這裡麵你們三兄弟也跟著受苦了,等酒坊賺了錢,你也和同僚們去飲飲酒,做做詩”
接著看著方南的母親方王氏“兒媳婦你也受委屈了,等有了銀子,你也和那些婦人們出去走走該買則買”
“還有老二和老三,以後每月給他們一筆銀子,讓他們也闊氣一回”
方南的父親在朝中為官,由於囊中拮據,經常推脫同僚的邀請,很是不得人緣。
母親方王氏也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屢屢拒絕其他官夫人的邀請,社交基本沒有。
兩口子如今聽了老爺子的話,不禁心中一陣歡喜,看著自己的兒子一臉的欣慰。
方樂山開口問道“南兒,這酒真有那麼大的利潤?不知多長時間能出酒?”
方南略微思索,回答道“啟稟父親,這酒釀造十分簡單,主要是設備,隻要建好作坊,當日就能出酒。至於利潤,得看祖父他老人家,我估計每年最少也能掙一百萬兩銀子”
“什麼?”方南的話像一個炸雷在方樂山耳邊響起,不禁愣在那裡。
老太君和方王氏也被這個巨大的數字驚呆了,每年府裡開支也不過萬兩白銀。
看著幾個長輩驚呆的樣子,方南在心裡暗念罪過,趕忙解釋,“我和祖父下午在書房已經合計好了,不敢有半點虛言”
鎮國公雖然已經知道了是百倍的利潤,但聽到這個數字還是難免一陣心跳,桌底的兩條老腿一陣抖動。
鎮國公故作鎮定的對兒子說道“以後你就安心辦差,酒坊的事就由我跟南兒打理,咱們過了這麼多年的苦日子,也該風光了”
老太君和方王氏不住的雙手合十,感謝老天爺,方樂山也高興的給老爺子斟滿了酒杯。
鎮國公喝下一杯酒,問方南“南兒,你的軍籍留在了兵部,現在沒有戰事,今後有什麼打算?”
方南鄭重的說道“孩兒深感以前荒唐,浪費大好光陰,如今孩兒想考取功名,光耀門楣”
不料幾個長輩全用否定的目光看著自己,方南不禁心中納悶。
方樂山咳嗽了一下,“南兒,你從未好好讀過書,先生也被你氣跑了幾個,特彆是你去烽燧堡之前,在滿香樓做的那首詩,"池塘全是水,驢兒四條腿,青蛙不入河,鴨子扁扁嘴。"至今在京城被稱為最佳幼兒啟蒙詩”
鎮國公也一臉擔憂,“南兒,你也不是讀書的料,不如好好打理酒坊吧”
方南聽著父親念的詩,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這前身是多麼不學無術啊。
方南趕忙解釋“孩兒在烽燧堡這幾個月懸梁刺股,埋頭苦讀,已經今非昔比了”
看著幾個長輩還是持有懷疑的目光,方南不由心急“父親,兒子真的已經改過,不信您考考我”
鎮國公看著自己孫子的著急樣子,不禁對方樂山說道“樂山,你就考考南兒,看看有沒有希望”
老爺子都發話了,方樂山心想那就試一試,“這樣吧,南兒,你就做首詩,我和你祖父鑒彆一下”
方南聞言站起身,在廳前的空地上開始踱步思考,幾個長輩也靜靜的看著。
其實方南的腦海中有無數的唐詩宋詞,現在踱步隻是想拿出哪一首。
有了,方南心想先拿出一首中規中矩的,不要一開始就驚世駭俗。
隻見方南停下了腳步,開口吟道: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嘶~”鎮國公和方樂山不禁倒吸一口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