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書院並沒有所謂的課間休息時間。如果學生想要去如廁,隻需向夫子請示即可。
這位李夫子曾經是一名進士,曾經在朝中擔任官職。
後來他致仕還鄉後,受到了王明海的邀請,來到書院任教。
儘管已經年過六十,但李夫子仍然精神抖擻、神采奕奕。
在課堂上,李夫子將自己當年的科考經驗和為官之道巧妙地融入到教學當中,並結合當前的時事形勢,深入淺出地為學生們講解如何撰寫優秀的文章。
坐在下方的方南聽得如癡如醉,暗自讚歎不已,心想這樣的水平即使與那些大學教授相比也不遑多讓。
講授中途,李夫子還特意留出時間給學生們提出疑問。學子們紛紛站起身來,積極提問,而李夫子則耐心細致地一一解答。
由於方南還是個新手,甚至尚未參加過童生考試,因此他安靜地傾聽夫子和學子們之間的互動交流。
經過整整兩個時辰,下午的課程結束了,李夫子並未布置任何作業,便瀟灑地離開了教室。
考慮到方南是由山長親自帶入學舍的特殊身份,其他學子們紛紛主動上前與他結識。方南連忙拱手行禮,口中尊稱學長。
最年長的是馬永昌,薊州人士,三十五歲,身材高大,方臉濃眉。
最年輕的舉人是京城的商賈子弟,李寧山,二十四歲,少年得誌,朝氣蓬勃。
寒暄過後,學子們紛紛去用晚餐,方南把筆記整理好,放入懷中,也向膳堂走去。
吃過飯之後,方南來到了外公的書房,王明海坐在一把椅子上,手拿一本線裝古籍,看得入神。
聽到響動,王明海抬起頭來,看著方南笑道“南兒來了,今日入學可有心得?”
方南拱手行禮“外公,書院夫子學識淵博,孫兒受益匪淺。”
王明海抬手示意方南坐下“眼下已近臘月,離明春開考隻有三個月,你要用心讀書”
“外公,現在甲班教授的都是進士科的學業,孫兒還想學習一下舉人之前的科考內容”方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王明海不由輕手扶額“這倒是老夫疏忽了,忘了你還沒有科考過”
說著起身到身旁的書架上一陣翻找,拿了十幾本書冊過來。
“我觀你現在文采已然不俗,缺乏的隻是對科考的了解,這是考童生和秀才的一些書籍,你可拿去習讀”
桌子上的書籍包括《大學》、《中庸》、《詩經》、《尚書》等四書五經,還有王明海的一些心得注解。
方南如獲至寶,連忙感謝“多謝外公!”
王明海笑了笑“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隨時來問老夫”
方南抱起書籍“外公,就不打擾您休息了,孫兒這就回去讀書”
“等等”王明海叫住了方南“南兒,你可曾取字?”
方南搖搖頭“還不曾,祖父說是您老人家學識淵博,得由您來給孫兒取”
王明海聽了心裡十分受用,捋著長須“如今你也不小了,如沒有字難免失禮,待老夫想一想”
思索片刻,王明海眼神一亮“南兒,你如今也是讀書人了,老夫希望你能如謙謙君子一般,就叫子謙吧”
“方南,方子謙”方南也感覺取得很好“多謝外公給孫兒取字”
“好,去吧”王明海欣慰的看著好學的外孫。
方南抱著一大摞書回到天字院,進到自己的房間。
此時天色已經昏暗,方南點著燭台,把書籍規整了一下,開始習讀。
四書五經這些書,方南穿越前也略有涉獵,不過如今要進行科考了,必須得細心揣摩,仔細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