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的學子們看著一眾評委在台上忘乎所以,不禁心癢難耐。
一個性急的學子按捺不住,站起來高聲喊道“各位尊長,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可否把子謙的詩詞文章公之於眾,讓我等也一睹為快”
一眾評委聞言,相視一笑,趙王拿著一張紙笑嗬嗬走到台前。
“我等被子謙的大作吸引,竟忘了給各位學子分享,抱歉,現在本王就將這首詞給諸位誦讀”
趙王仰頭將杯中之酒一口喝下,朗聲念道“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彆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隨著趙王的誦讀,原本有些嘈雜的文會現場瞬間安靜了下來。
學子們一個個瞪大了眼睛,滿臉的不可思議,眼神中充滿了震驚與欽佩,仿佛看到了一幅絕美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當最後一句吟罷,全場寂靜了數息之後,緊接著爆發出陣陣驚歎之聲。
“此詞意境高遠,超凡脫俗,真乃神作啊!”一位學子瞪大了眼睛,滿臉的不可思議,不住地搖頭讚歎。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這等奇妙的想象,非凡人所能及,方兄真乃大才!”另一位學子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詞句不僅蘊含深刻哲理,更是道儘了人間的思念與美好祝願,實在是妙極!”
眾多學子紛紛點頭附和,眼中閃爍著欽佩與羨慕的光芒。
徐明山此時在台下麵色難看,內心暗自懊悔,真不該在文會上與方南比鬥,如今已經沒有退路,這該如何是好。
這時,國子監祭酒拿著一篇文章走到台前,神色鄭重的說道“此文章,我等一致認為,可作為修身治學之良言,爾等細細品味,牢記於心。”
學子們一聽,麵露驚訝之色,什麼文章竟然能得到最高學府的掌門人的肯定。
隻見祭酒王大人用渾厚的男中音旭旭誦讀“《誡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
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複何及!”
王大人的聲音沉穩有力,學子們隨即便被這簡潔而深刻的詞句所吸引,眼神中露出深深的震撼。
隨著文章的深入,學子們的表情逐漸變得凝重起來。
當王大人讀完最後一個字時,全場陷入了一片寂靜。
片刻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