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城下,先鋒營的駐地旁,一座規模宏大、壁壘森嚴的營寨已拔地而起。
方南率先鋒營提前為祖父鎮國公的大軍修築的營盤。
鎮國公親率的五萬討倭大軍抵達時,看到的是規劃有序、壕溝深塹、營壘分明、戒備森嚴的營地。
營門大開,方南率領先鋒營眾將,甲胄鮮明,肅立於道旁相迎。
當鎮國公金甲耀眼的身影策馬穿過營門時,方南單膝跪地,聲音洪亮:“末將方南,率先鋒營全體將士,恭迎大帥!”
鎮國公勒住戰馬,目光掃過方南和他身後殺氣騰騰的先鋒營將士。
短短時日,這支由勳貴子弟和護衛組成的隊伍,已然脫胎換骨,曆經血火淬煉的彪悍之氣,撲麵而來。
鎮國公翻身下馬,幾步走到方南麵前,伸出布滿老繭的大手,重重拍在孫兒的肩甲上,發出沉悶的響聲。
“好!好小子!明州解圍,溫州大捷,連克數城,倭寇聞風喪膽!此戰,打出了我大楚的威風!”
五萬精銳行動迅捷,在先鋒營預留的區域內迅速安營紮寨,搭設帳篷,安置馬匹,布置崗哨,一時間,營寨內人喊馬嘶,卻秩序井然。
待營盤初定,中軍大帳前,聚將鼓聲隆隆響起,聲震四野!
鎮國公高踞帥位,金甲煌煌,天子劍橫置案上,兩側肅立著隨他南下的數十位勳貴宿將,方南及先鋒營諸將也位列其中。
欽差太監張誠手持明黃聖旨,緩步走到帥案一側,麵南而立,清了清嗓子,尖細的聲音響徹大帳:
“聖旨到——先鋒營統領方南,並全體將士聽旨!”
帳內所有將領,包括鎮國公在內,皆肅然躬身。
張誠展開聖旨,朗聲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東南倭亂,荼毒生靈。統領方南,忠勇奮發,智勇兼備!率三千虎賁,千裡奔襲,於明州城外以寡擊眾,大破倭寇主力數萬餘,解明州之圍!繼而連克寧海、象山、奉化、臨海諸城,犁庭掃穴!複解溫州及各州府之困,使倭寇聞風喪膽,倉皇潰遁!功勳卓著,亙古罕有!”
“特晉方南為靖海伯,授虎賁中郎將,食邑加增!賞黃金千兩,錦緞百匹,良田千畝!先鋒營全體將士,奮勇殺敵,功在社稷!按功勳簿,各有封賞!陣亡將士,撫恤從優,三倍發放!傷者厚養,朝廷永念其功!”
“另,賜禦酒千壇,白銀五萬兩,錦帛三千匹,犒賞三軍!望爾等再接再厲,蕩平倭寇,克複泉州,揚我國威!欽此!”
“臣末將)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方南及帳內眾將齊聲高呼謝恩。
張誠宣旨完畢,臉上堆滿笑容,對著方南和鎮國公拱手:“恭喜靖海伯!賀喜鎮國公!陛下殷殷期盼,望大軍早日蕩平泉州,凱旋還朝!”
宣旨過後,巨大的沙盤輿圖被抬了上來,上麵清晰地標注著泉州城防、港口、倭寇兵力部署以及周圍地形。
鎮國公目光如電,掃視眾將:“泉州!倭寇海盜在沿海陸地的最後巢穴,聚眾八萬,據堅城海港,負隅頑抗!如何破之?諸將暢所欲言!”
話音剛落,一位身材魁梧、滿臉虯髯的老將,安平伯周勇便挺身而出:“大帥!末將請為先鋒!給我兩萬精兵,十日之內,必踏平泉州城頭!讓那些矮倭瓜知道我大楚精銳的厲害!”
身後幾位老將也紛紛附和,爭搶這頭功。
方南待老將們聲音稍歇,出列抱拳道:“大帥!諸位將軍!末將以為,泉州之戰,首重破其膽魄,摧其城防!末將願率本部為攻城先鋒,以炮火撕開缺口,待破其一點,大軍再全麵壓上,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哼!”另一位老將,武威將軍陳震冷哼道,“靖海伯少年英雄,戰功赫赫,老夫佩服!然泉州非明州可比,城高池深,倭寇眾多,攻堅拔寨,還是需我大軍齊動!”
方南不卑不亢:“末將並非逞匹夫之勇,先鋒營經連番血戰,對倭寇戰法、弱點,最為熟悉,末將隻需一日,必在泉州城防上撕開一道足夠大軍突入的口子!若不能,甘當軍法!”
鎮國公抬手壓下了還想說話的老將們:“好了!靖海伯銳氣可嘉,其麾下火器之利,確乃破城關鍵。周勇、陳震,你等麾下將士亦是我大楚百戰精銳,攻堅之力不可或缺。”
“此戰,方南率先鋒營主攻南門,打開缺口!周勇率本部精銳步卒兩萬,為左翼策應,待缺口打開,立刻跟進,向城內縱深穿插!陳震率本部精銳騎兵一萬,為右翼策應,待步卒穩固缺口,即刻突入,分割敵軍,直撲港口,斷其海路!其餘各部,隨時策應!緊密協同,不得有誤!”
“末將遵命!”方南、周勇、陳震等將領齊聲領命。
軍議既定,鎮國公看向方南:“南兒,你先鋒營軍容肅殺,戰法精奇,大軍新至,士氣雖盛,然戰法配合尚需磨合,大戰之前,能否由你先鋒營對各營精銳進行短暫操演?不求精深,但求明了號令協同,知曉如何配合推進,如何應對倭寇可能的反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數日裡,整個大營熱火朝天,喊殺聲、口令聲、金鐵交鳴聲不絕於耳。
就在大軍厲兵秣馬,準備決戰泉州之際,欽差張誠的營帳內,幾名影衛正向張誠彙報。
“公公,福州府庫已查實,賬麵虧空糧秣近三萬石,銀十五萬兩。實際庫存十不存一。所謂‘剿倭損耗’賬目,多為虛開,經手官吏已招供,銀糧多被孫道乾及心腹瓜分,部分用於賄賂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