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清沿海之後,艦隊並未駛向蛇島,方南下令艦隊暫泊於一處風景秀麗、淡水充足的海島進行休整補給。
翠嶼島如其名,植被蔥鬱,鳥語花香,讓方南驚喜的是,在島中央的山坡上,發現了一片野生的茶樹。
茶樹不高,枝葉繁茂,嫩芽初綻,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自穿越以來,方南受夠了那種加了蔥薑蒜鹽甚至油脂混合烹煮的“茶湯”,對前世清雅甘醇的茶葉思念已久。
“組織人手,上山采摘最嫩的芽尖。”
方南親自帶著一隊士卒上山采茶,一邊摘采一邊詳細地講解著“一芽一葉”的標準。
忙碌了半天,采回的鮮葉攤晾在乾淨的竹席上,方南讓士卒用石頭壘砌了炒茶灶,架了一口薄鐵鍋。
“火候要穩,不能大也不能小,手要快,要不停地抖、翻!”
方南挽起袖子,不顧鐵鍋灼熱,親自上手演示,翠綠的鮮葉在滾燙的鐵鍋中翻騰,發出劈啪的微響,濃鬱的茶香迅速彌漫開來,沁人心脾。
殺青、揉撚、乾燥……一套流程下來,雖然工具簡陋,茶葉略顯粗糙,但純粹的茶香讓方南陶醉不已,將炒好的茶葉小心地封存在十幾個陶罐裡。
當晚,在旗艦的艙室內,方南用燒開的山泉水,衝泡了第一杯茶,看著碧綠的茶湯在白瓷杯中舒展,嫋嫋熱氣帶著清雅的香氣升騰,深吸一口氣,淺啜一口。
“好茶!”
微澀過後是滿口的甘醇回甘,瞬間驅散了連日征戰的疲憊。
方統領在旗艦炒茶、喝茶的消息不脛而走,王衝、李大牛等將領,各艦的軍官們,紛紛以彙報軍務為名,跑來旗艦蹭茶,起初還略顯拘謹,幾杯清茶下肚,無不眼睛發亮。
“方將軍,這味道神了,比那茶湯強多了”李大牛咂著嘴,意猶未儘。
“是啊,入口微苦,轉瞬回甘,喉韻悠長,提神醒腦!”王衝也讚不絕口。
“將軍,這茶……還有麼?末將怕是離不開這滋味了”一位艦長腆著臉問道。
方南大笑,慷慨地將炒製的茶葉分贈給這些心腹將領。
清茶成了艦隊最受歡迎的飲品,也成了緩解海上枯燥的良方。
將領們得了茶葉,回去也學著方南的樣子衝泡,一時間,各艦艦長室都飄起了淡淡的茶香。
休整期間,方南看著碧波萬頃的大海,忽發奇想,閒來無事,不如去海釣一番。
說乾就乾,方南讓隨船的工匠按照畫的魚竿圖紙進行製作,匠人們琢磨了半天,做出一根魚竿,硬木做杆身,獸筋做主線,麻繩做子線,魚鉤則是用精鐵彎製打磨。
方南興致勃勃地坐在“定海號”側舷邊上,掛上切好的魚肉做餌,甩竿入海。
正當有些無聊,忽然竿身猛地一沉,一股巨力傳來,險些將方南拖入海中!
“好家夥,上大貨了!”
方南又驚又喜,連忙紮穩馬步,雙手死死握住魚竿。
水下的巨物力量驚人,左衝右突,魚線被繃得筆直,發出令人牙酸的“吱吱”聲,方南與這大魚展開了角力,周圍的士卒水手都圍了過來,屏息觀看。
僵持了約一刻鐘,就在方南感覺快要將大魚拉近水麵時,“嘣!”一聲脆響,獸筋做的主線承受不住巨力,應聲而斷。
巨大的水花在不遠處翻騰了一下,一個青黑色的巨大背鰭若隱若現,旋即消失在海浪中。
“唉!可惜!”
眾人一片惋惜之聲。
方南看著手中斷裂的魚線和震裂的魚竿,苦笑搖頭:“看來這魚竿,還對付不了海裡的大魚。”
這次失敗反而激起了工匠們的好勝心,負責器械的老王拍著胸脯:“少爺放心,交給俺們!俺就不信整不出一根能降服大魚的竿子!”
工匠們翻遍了庫存的材料,繳獲倭寇的浸過桐油,異常堅韌的繩索,建造戰列艦龍骨剩下的鐵力木、還有作坊那裡精煉的細鋼絲。
老王頭帶著幾個巧手工匠,用堅韌的麻繩做主線,細鋼絲摻雜其中,選用一段筆直、韌性絕佳的鐵力木,精心打磨拋光做竿身,握柄處纏上防滑的鯊魚皮,魚鉤用精鋼鍛打,尖銳無比還帶倒刺,還做出了一個堅固的木質繞線輪。
一根優質的海釣竿呈現在方南麵前,竿身泛著深沉的鐵力木光澤,握柄手感極佳,繞線輪轉動順滑。
接下來的幾天,方南用這根釣竿,不斷刷新著艦隊對海洋巨物的認知:
體長近丈、流線型身軀閃爍著金屬藍光澤的藍鰭金槍魚被拖上甲板,強健的肌肉和鋒利的尾鰭,彰顯著海洋頂級掠食者的力量。
當晚,全艦官兵都分到了新鮮肥美的金槍魚刺身和烤魚排。
一條巨型龍躉石斑狡猾而力大無窮,方南與之周旋良久,幾次差點被掙斷魚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