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三路大軍,自南、西、北三個方向緩緩推進。
藤原庫之助的偽朝廷、殘存的十幾萬軍隊以及數百萬扶桑平民,被擠壓向本州島最西端、與高麗半島隔海相望的狹長海岸地帶。
這片區域以若狹國的小濱城為核心,延伸至相鄰的敦賀、舞鶴等幾個港口城市,一時間人滿為患,哀鴻遍野。
鎮國公的中路大軍駐紮在了若狹國東部,扼守內陸通道的福知山城。
安平伯周勇的東路大軍駐紮在更北麵的丹後國宮津城,牢牢鎖住了通往日本海北岸的道路。
武威將軍陳震的西路大軍控製了但馬國出石城,將西線通往山陰地區的門戶徹底封死。
三座雄城互為犄角,其外圍的平原、穀地,更是星羅棋布著無數楚軍營寨,旌旗蔽日,鼓角相聞。
楚軍停止了攻勢,每日隻是操練、巡弋,偶爾向扶桑人盤踞的海岸地帶發射幾枚震天動地的炮彈,或派小股精銳進行襲擾。
這種引而不發的態勢,比直接的衝鋒陷陣更令人窒息。
扶桑人如同困在籠中的野獸,惶惶不可終日,每一次楚營的號角響起,都能引起海岸線上一陣騷動。
浩瀚的海麵上,朱猛率領的艦隊遊弋在舞鶴港外海,將通往日本海北部的航線徹底封鎖。
王衝指揮的艦隊,牢牢控製著敦賀港以南的海域。
兩支艦隊隻是讓開了小濱港正對著高麗海峽的西北方向,留出了通往高麗的唯一通道。
在福知山城的府邸內,方南並未被眼前的戰略包圍占據心神。
東瀛道初定,百廢待興,正是搶占商機、奠定根基的黃金時期。
方南鋪開東瀛道的地圖,沉吟片刻,提筆飽蘸濃墨,給嶺南道方氏商會總管方福寫了一封信。
信中詳細分析了東瀛道的現狀與未來前景,命令方福:
1.即刻調集商會骨乾、資金、貨物,組建精乾的東瀛道開拓團隊。
2.在博多、京都設立總號,在各個城池和重要港口儘快設立分號、貨棧。
3.初期以糧食、布匹、鐵器、食鹽等軍民急需物資為主,迅速打開市場,建立渠道,同時收購扶桑特產運回大楚獲利。
4.留意各地出售的田產、山林、荒地,務必不惜代價拿下地契。
5.商號兼作耳目,留意地方民情、官府動向、潛在商機及風險,定期向方南彙報。
信末,方南蓋上了自己的私印,叫來親兵送往嶺南。
寫完信,方南的目光再次落在地圖上,手指在幾個被朱砂重點圈出的區域反複摩挲。
這幾個地方,是方南根據前世對日本列島礦產分布的模糊記憶,結合目前的扶桑地理環境,推斷出的可能存在大型金銀礦的區域。
島根的石見銀山、佐渡島的佐渡金山、伊豆半島的土肥金山、甲斐的黑川金山和湯之奧金山,以及九州南部的薩摩的串木野金山和菱刈金山。
這個時代的扶桑,對大型金銀礦的勘探和開采技術非常落後,這些礦藏尚未被發現,這正是天賜良機。
方南將大軍輜重營中,從自己封地平溪村來的十幾名工匠頭目召來。
這些人跟隨方南日久,忠誠可靠,也見識過方南的諸多奇跡和奇思妙想。
方南攤開一張標注了礦點大概位置的地圖,跟眾人交代任務:
1.分頭前往地圖標注區域進行勘探,重點留意地表礦脈露頭、溪流砂金、特殊岩石構造及當地傳說。
2.一旦發現礦苗跡象,就地秘密小規模試采,確認礦藏品位和規模,切忌聲張,避免引起官府和他人注意。
3.確認礦藏價值後,立即通過當地設立的方氏商號,以商號名義將富含礦藏的土地所有權掌握在方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