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風塵仆仆的周勇和陳震終於趕到了福知山。
帥府正堂,香案高設,香煙繚繞。
鎮國公帶領一眾將領,皆身著正式甲胄,肅然立在堂下。
張公公立於香案之後,展開第一道聖旨,用尖細的聲音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朕惟賞有功,所以勵忠勇,酬勳勞,乃以彰國典。”
“茲爾征東大軍將士,奉天伐罪,跨海東征,克複扶桑偽都,生擒僭帝,揚我國威於萬裡波濤,拓我疆土於東瀛列島,厥功至偉,特頒恩賞,以昭激勸:
左路軍主將周勇,晉封安平侯,加授鎮國將軍勳號,賜金五百兩,帛千匹!
右路軍主將陳震,晉封武威侯,加授定國將軍勳號,賜金五百兩,帛千匹!
前鋒營副統領方石,勇冠三軍,晉平倭將軍,封寧海男,賜金三百兩,帛六百匹!”
朱猛、王衝、李鐵柱、李大牛等幾位將領也被封了男爵,在下麵一臉激動,欣喜不已。
跟隨方南從封地出來參軍的護衛隊成員裡,俱都授了官職,賞賜豐厚。
“……嗚呼!望爾等膺此殊榮,益勵忠勤,戒驕戒躁,再建新功,欽此!”
張太監終於念完了手中的封賞聖旨。
“臣等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堂下眾將無不心潮澎湃,激動萬分,封爵是實打實的世襲勳貴之位,金銀田帛更是豐厚賞賜,眾人叩首謝恩。
張誠展開了第二道聖旨,內容卻讓剛剛還沉浸在封賞喜悅中的眾將心頭一凜: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東征大業,賴鎮國公運籌帷幄,功勳彪炳,四海鹹欽。
今京都已複,偽帝成擒,扶桑大局初定,朕念鎮國公年高德劭,久曆戎行,勞苦功高,宜當榮歸京師,頤養天年,共享太平。
方南少年英傑,功業卓著,更值今秋鄉試大比之年,科舉功名,關乎文脈,豈可因軍務而廢。
令鎮國公、方南,即刻統兵押解扶桑偽帝承和及一應戰俘,凱旋回京,獻俘太廟,接受封賞。
征討大軍自即日起,編為東瀛道駐軍,任命周勇為東瀛道兵馬總管,全權負責東瀛道防務、治安及後續一切軍事行動。
任命陳震為副總管兼水師統領,專司水師及海防事宜,務必恪儘職守,妥善執行既定方略,綏靖地方,保境安民。
特彆諭令方南,著其接旨後,即刻輕裝簡從,先行啟程,星夜兼程返京,務必於鄉試開考之期前抵京,朕特旨將鄉試之期推遲半月,以待功臣,欽此!”
聖旨宣讀完畢,堂內一片寂靜。
眾將麵麵相覷,都有些措手不及。
眼看扶桑全境收複在望,驅虎吞狼之計也到了關鍵時刻,怎麼突然要把鎮國公和方南都調回去?
鎮國公神色平靜,叩首謝恩:“老臣領旨謝恩,陛下體恤老臣,皇恩浩蕩,老臣感激涕零。”
鎮國公起身,目光掃過眾將“由周總管、陳副總管接手後續軍務,執行高麗之策,老夫甚是放心。”
“爾等需謹遵聖命,輔佐周、陳二位總管,為我大楚永鎮東瀛,開疆拓土,不可因老夫離去而有絲毫懈怠!”
周勇、陳震也反應過來,立刻出列,單膝跪地,聲音鏗鏘:“末將周勇陳震)領旨,定不負陛下重托,不負老公爺信任,必竭儘全力,完成高麗大計,穩固東瀛道。”
其餘將領見老公爺發話,兩位新總管表態,也隻得壓下心中疑惑,齊聲應諾。
張太監此時笑著對方南提醒:“方爵爺,陛下的口諭奴婢可帶到了。這鄉試之事,陛下可是掛念得緊,特意推遲了日期,就等您回去金榜題名呢。”
方南聞言上前一步,對著張太監和祖父抱拳:“臣方南領旨,謝陛下隆恩!祖父,張公公,末將這就去準備,即刻啟程。”
方南轉向陳震:“陳總管,水師事務,就拜托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