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蛛進行的非常順利。
食誘法的應用,不僅捕獲了部落內部的大部分蜘蛛,甚至還吸引了部分部落外麵的蜘蛛。
這樣的的忙碌持續了整整兩天,直到周圍蜘蛛的活動頻率明顯下滑,黎木這才下令停捕。
除卻意外死亡的蜘蛛,體征健康的粗略估計也有三萬隻起步。
剛開始族人們還能將蜘蛛捉進籠子、陶缸裡。
到後麵,蜘蛛越來越多。
黎木臨時傳授“捆螃蟹”的方法。
作為南方發達城市的孩子,從小除了接觸各種興趣班,當然也少不了各種吃喝文化。
這捆螃蟹算不得多難,應用到這種動作不算太敏捷的大體積蜘蛛身上,倒也正合適。
可蜘蛛抓是抓的差不多了。
怎麼養殖,又出現了新問題。
看起來它們是雜食動物什麼老鼠、蟲子、豆粉都不挑,但比起碳水、油脂,更偏向於攝入蛋白。
其生命層次倒算中規中矩,至少不會因為你盤弄一番就集體暴斃。
但麵對環境的劇變,就要相對脆弱一些,而且排泄物有股獨特的騷味。
地下洞穴是不能安排了,沒辦法,黎木又隻能和族人們商討,如何修建它們的專屬養殖場。
秉持著“複位原則”,最終還是決定仿照它們以前的生活環境,進行搭建。
取較深的地下泥土填塞屋內環境,部分巨木搭靠布置,讓屋內擁有足夠的角落、縫隙。適當的混養一些昆蟲、老鼠其中,保證房屋密封性,儘可能減少外界光照、外界氣流...
最好還要有一些小精靈、活動菌類等特殊存在,以免出現什麼部分魔力積累、腐敗氣體積聚等等情況。
同時,為了防止它們刨洞,房屋承台等構塊需要較為堅固的石頭鋪設...
這一項一項的考慮,讓黎木有種回到當初玩魚缸造景的感覺。
說起來,黎木還是第一次對養殖隊如此上心的指導。
一方麵,是這蜘蛛的特殊性、經濟性;另一方麵,是部落的存糧足夠,甚至堆到要腐敗的原因。
由於林行者的糧食處理手段一般,且這批糧食“舟車勞頓”,又處於混季。
哪怕糧倉擁有加護,但堆在最底層的一部分糧食已經開始出現了“不好的現象”。
沒辦法。
為了避免浪費,儘可能的把糧食都用在刀刃上。
黎木決定,將大部分粗糧,直接用於養殖隊。
而所有族民,從今天起,全部吃精糧。
可以說,這蜘蛛的到來,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恰好撞在了黎木“槍口”上。
......
養殖隊大改,自此開始進行。
矮腳犀、火鳥、白粉蟲、六腳馬猿、提莫兔、傳訊鳥、小馬、蜘蛛、魚類...
全部劃定專門的區域,修建專門的建築、設施,進行養殖。
下轄獸醫隊、獸訓隊、獸育隊、獸研隊。
本來黎木想要演化功法的,卻發現自己這方麵專業知識並不夠。得等以後找到相關人才,向其學習才行了。
其中。
符合“獸訓隊”要求的獸類,將允許出借、出欄其他隊伍。
比如矮腳犀,用於拉貨、耕地、騎乘。
又比如提莫兔,用於巨木加工、地下打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