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城牆這種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黎木自然不打算放棄。
雖然一時半會兒是難以做出什麼成果,但也隻能接受這種情況了。
無奈,黎木最後還是遣散了500族人,讓他們各自歸隊。
城牆的修建,則作為一般工程,慢慢來。
......
混季五月四日。
部落第一屆運動會舉辦。
這場運動會,規模不大,主要以“娛樂性質”為主。
一共42個項目。
體能競速項目:短跑、長跑、接力跑、障礙跑、樹冠穿梭、遊泳、蕩枝競速...
綜合競速項目:地麵全能競速、高空全能競速...
團隊協作項目:蹴鞠、爭肉、拔河、騎擊...
技術競賽項目:騎術、武術、射術、算術...
傳統競賽項目:咆哮、攀高擊牆、角抵、飛鏢、投壺、鬥舞、棋牌、錘丸、毽子、投矛、舉重、拋沙、掰手腕、對衝、跳遠、飛牌...
名字一眼能認出是什麼,便也不過多介紹。
像“爭肉”“咆哮”“鬥舞”“拋沙”“對衝”這些,聽起來有些野蠻的,則源自於部落民族。
所謂爭肉,就相當於升級版的“橄欖球”,不過是一個球,變成了三塊肉。當三塊肉集齊於一個籃子中,那個籃子的隊伍獲勝。
咆哮,又稱戰吼,兩人隔著一定距離一起對吼,根據聲音高低、穿透力等打分,據說源自久隆族天冷暖身子的習慣。
鬥舞,一種求偶武道。動作相同,一人一邊,誰的動作幅度大,誰堅持的久,誰就獲勝。
拋沙,在一片沙地上,用雙手“分彆”掀起沙子,朝著遠處的桶裡丟。桶裡沙子最多的獲勝。
對衝,很簡單。穿個護肩,兩個人加速用肩部對撞,誰先摔倒,誰後退的多,誰就輸。
項目不如奧運會那般多,專業程度也沒有那麼高。
卻也比普通的校運會級彆高一丟丟。
......
而這運動會開始的第一天,第一個項目。
差點就沒有乾起來。
所謂“地麵全能競速”,就是可以施展法術、武氣等進行的直線速度競賽。並非純粹的體能競速。
由於一名祝火精人采用“噴火加速”,而他隔壁是個擅長“風係武氣”的族人。
這兩攪屎棍挨著一起。
哪怕賽道很寬,可那火苗依舊吹得到處都是。
弄得人家四足的、翻滾的、魔力強化的苦不堪言。
還沒決賽,就已經亂套了。
不過,這本來就是“全能競速”,你都不能保護好自己,參加什麼全能競速?
根本問題不是比賽的危險程度。
而是,這些人賽後的矛盾激化,尤其是不同民族之間。
黎木先前,為了遏製奴性,覺醒反抗精人,一直在灌輸“尚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