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木部落。
此刻的部落裡,根本不知道外麵發生著什麼。
或者說,森林太大了,每天都有無數事情發生,他們對外界如何已經不怎麼關心,現在的族人們更關心今天吃什麼,明天部落會是什麼樣。
部落外,霧線前。
黎木此刻正帶著族人們丈量著牆外地形。
部落外圍的防線計劃,已經初步製定,即將動工。
由於分了內外各三線。
黎木就直接命名為“三三計劃”了。
目前準備的,就是內三圈。
即從城牆外算起,靠近部落的三圈。
這裡距離部落比較近,霧氣沒有覆蓋過來,可以提前動工。
也因為靠近部落,考慮到後續的發展擴張問題,布置的東西不算太危險,動工難度也比較低。
第一圈,便是崗哨圈。
城牆外麵,按照九宮八卦的陣勢,布置哨塔、哨站。
在這裡,也在巨蟹破土的輻射範圍內,高大的樹木不多,但因為遠離部落中心,低矮的樹木卻也不少。
崗哨建立在這種方便觀察,又方便藏匿的環境,剛剛好。
當然了。
光是建造一些哨塔、哨站,也未免有些光禿禿的。
正好趁著一些“朝貢部落”不方便回去的間隙,黎木打算把他們全塞到“崗哨圈”裡去。
一方麵提高部落間的交互,二來增強崗哨圈的開發度、防禦力,三來也方便監視這些朝貢部落。
還有一點。
就是部落對岸,還有很多“沒有篩選過關”的異族。
那些異族吸入部落弊大於利,但全殺了,又費時費力還不討好。
一直丟在那邊讓他們自生自滅,黎木總感覺有些虧。
黎木打算,把那群人,也丟到“崗哨圈”裡,讓他們自己建立小部落,配合九宮八卦陣,形成一圈“人氣保護網”。
下一個混季到來的時候,自家部落保準更加安全。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族群都適合丟進去。
比如,黑古族。
看起來瘦削黝黑,老遠的看起來像一根根黑甘蔗。
這個族群,黎木也不是第一次遇見了。
曾它們被哥布林捉住,黎木當時順道把它們也給救了。
隻不過白胡子當時暗示了些東西,自己殺掉了一批。
可這族群到處都是,一段時間不管,對岸就又積累了一大群。
而這段時間,根據負責管理對岸的族人們描述,黎木也算是知道為什麼這群黑皮如此惹人厭了。
它們在逃難過程中,被對岸的“俘虜搜集隊”救下。
但卻絲毫不具感恩之心,甚至偷竊族民的衣服、器具、戰利品,並時常發神經欺負弱小。
偶爾還會跑到部落大橋上,然後朝天跪拜,想要縱火。
原本以為,隻有這一群黑古族是這樣的。
可隨著時間推移,接觸的黑古族越來越多,族民也就放棄了這種“為他人開脫”的想法。
因為,這根本就不是黑古族故意使壞。
而是它們的天性。
它們從出生下來,就信仰著名為“濕神”的存在。
它們眼中沒有強弱、沒有人情、沒有地球人那些邏輯。
隻有信仰、形體的高低。
信仰越是深沉、形體越接近濕神,那就越是高貴。
它們自認為本身,就是“高貴”的那一檔。
因此,不管森林地位如何,不管個體實力如何,它們就是看不起彆的族群。
可這所謂“濕神”,至今也沒有人見過。
在黎木看來,更像是某種“詭異”的代名詞。
這種事情,還是在問了白胡子後,才有了些大致的了解。
據說,越是信仰濕神、越是形體接近濕神,就越不容易死,就越容易獲得好運。
有傳言,曾有探險者接到過深入森林刺殺的任務,他的目標是一位濕神信仰者。可每當他快要得手時,總會出現意外,不能給對方致命一擊。
也有傳言,一名馬爾提雅貴族奴役了一名“黑古族聖子”。
而自那之後沒多久,貴族就被女方綠了,產業也開始一落千丈,最終慘死刑場。那聖子最終裹挾著貴族的妻子、財產,大搖大擺重新回到了森林。
看起來,隻要信仰這濕神就能換來好運?
當然是有代價的。
白胡子雖然不確定,但根據他的經驗推斷出:
一個人如果真的開始信仰濕神,就會漸漸失去智慧和自主意識,陷入癲狂,最終隻遵循統一的一套邏輯,如行屍走肉般活著而不自知。
最終,連外貌也開始慢慢變化,越老越像黑古族,或者說像濕神,直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