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三月初。
體感零下三十度。
飄飛的白花,從稀鬆的鵝毛,變成了銳利的雪塊。
哪怕部落已經儘可能將房屋都修成了坡頂,並留足了排水排雜空間。
可一天一小雪,三天一大雪,五天一暴雪的日子,依舊超出了預計。
部分畜棚由於強度不足,在強大的雪荷載下,直接被整體壓垮。
地麵的積雪也來到了一米厚。
這也還好,部落早早進行了荒地開發與土地處理。
那些巨木之下。
時不時就會從幾十上百米高的地方落下幾噸重的雪瀑。層次低些的被命中直接當場斃命。
層次高些的也可能被埋到窒息,或是凍傷氣管、肺部。
哪怕躲在地下,也並不安全。
凍土導致土層硬化、土體增生,一般的地下室,或是較薄弱的岩層,很可能會在這段時間被撐破、壓垮。
更麻煩的,是開始大規模出現的雪精靈。
這群小家夥不受雪層影響,可以隨意穿梭純度較高的雪質之間,且極度討厭溫暖。
要是不小心被它們感受到了熱量,順著“味兒”找到了你家。
那不好意思。
這可比不會移動的藍冰可怕多了。
一個晚上,它們就能把一個小鎮給完完整整製作成冰雕。
就彆說僅僅一戶人家了。
同時。
除了雪精靈,雪蟲也開始從元素與物質的界限中孕育而出。就像是夏季的蟬蛹破土上樹,它們也會打破界限來到表麵。
隻不過蟬上樹,它們卻是上身。
比起雪精靈的討厭熱量。
它們則非常需要熱量。
而且,就跟蟑螂一樣,“索敵”能力強的可怕。經常性在熟睡中就被它們上身了。
大小也就跟米粒差不多,通體雪白,能夠無痛不流血的紮進你的體內。這一點類似蜱蟲,卻比蜱蟲埋的更深。
它們會吸收你體內的以熱量為主,其餘能量為輔的幾乎所有能提高溫度的能量。
初期反應不明顯。
表現為免疫力下降、手冷腳冷、不停打噴嚏。
漸漸的,會出現體重下降、體溫失衡、肌肉僵化壞死等現象。
在這之後,各種症狀開始爆發。
內臟痛寒,反應遲鈍,全身炎症,沒有食欲,睡不著,皮肉壞死,骨骼脆化...
有人說,把蟲子取出來不就好了?
對,取出來的確就好了。
可問題是,這蟲子就跟蚊子一樣,殺之不儘。它們本質並非“生物類”活物,除了物理手段,高溫、殺蟲劑什麼的根本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