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這結構和材料的搭配簡直妙極了。”帕魯喃喃自語。他迅速拿起筆,在圖紙上圈圈畫畫,試圖將這些優點融入部落的建築設計中。
這時,助手湊過來,看著圖紙問道:“大人,這些真的能用到咱們部落嗎?”帕魯自信一笑:“當然,隻要稍加改良,我們部落的房屋也能在冬季更加穩固。”說完,他又沉浸在資料和圖紙之中,仿佛已經看到了部落未來那些堅固又溫暖的房屋。
可寫著寫著,對力學較為敏感的庫庫,卻又皺起了眉頭,喃喃自語道:
“等等,好像還差點...”
“什麼?”
“我是說,這些結構的確能提高房屋的對雪壓、雪荷載的抗性。可僅僅這樣,還不夠,還差了不少。”帕魯停下手中的筆,撓了撓頭道。
隨即。
他又在麵前的箱子裡翻找資料。
果不其然,在最下麵的幾個冊子裡,又翻出了幾張夾在裡麵的紙張。
立即抽出來,拿到跟前。
粗略的掃視一通,果然找到了關鍵。
固護魔法與暖石。
帕魯仔細研讀著關於固護魔法與暖石的內容,眼中滿是驚喜。
原來,馬爾提雅人在建造房屋時,會施展固護魔法加固房屋結構,還會在屋內放置暖石,讓房屋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溫暖。
固護魔法,是由馬爾提雅境內某個教會提供。
他們倒有些類似於族長提過的“街道辦”概念。隻不過人家以宗教為聯係,囊括的業務更多,處事也更加實在。
彆的不說。
就拿他們會“免費”給百姓加固房屋,這就足以讓他們短時間內普及全國。
雖然實際上,百姓需要在收到加護後,去教會“還願”,並非真正免費。
而這個“庇護”類法術,也隻能持續六個月左右,恰好是一個冬季。今年是長冬,恐怕六個月後,馬爾提雅的人民不會太好受了。
而“暖石”,則是一種能夠儲熱的石頭。
彆的季節,將其丟進烈火焚燒,便可以緩緩將熱量儲存進去。
所以百姓,一般會把這個石頭丟進灶台裡。
不冷的時候,跟著燒飯充熱;寒冷的時候,便可以從灶台裡取出來放熱。
當然,一般灶產暖石,其釋放的熱量並不多,持續時間也比較短。
想過一個好冬天,要那種熱量充盈的,一般得去冶煉工坊、著名酒館收。
而暖石的存在,除了供暖。
最重要的,是它清理屋頂積雪的能力。
其熱量具有很強的保有性。
換言之,它散發的,不僅僅隻是輻射和分子運動傳遞,而是還具有某種暖性。
使得熱量傳遞過程中,熱傳遞過程變得緩慢,且內部熱運動變得更加具有“慣性”,能夠支撐更久,傳遞更多,算是一種熱能析出增殖的現象。
而這些“更加穩固”的熱量,最終上升,在屋頂彙聚。
形成“冷熱交彙層”。
熱度還沒降溫,便跑到了冷的裡麵。
冷的還沒升溫,便有熱的鑽了進來。
導致交彙麵被破壞,出現雪質異常。
最終隨著自重不斷上升,上層冰雪與下層冰雪的密度、結構不同,便會發生斜麵滑動、斜麵斷裂。
也就是說,其屋頂不會一直積雪,而是每到一定的積雪重量,雪塊就會自己滑下來。
這大大降低了屋麵雪荷載帶來的影響。
“這真是個絕妙的辦法!”帕魯興奮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