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球者》在最新一期的封麵上,用了一張林遠在完成“空氣指揮家”儀式後、轉身奔向對方半場的背影照片。照片的背景是虛化的、充滿敬畏與期待的看台。
封麵主標題巨大而醒目:【勝利的行軍】。
而下方的一行副標題,則充滿了辯證的思辨與辛辣的諷刺:“那個分享王冠的暴君”。
雜誌內頁,長達四頁的深度專題報道,以一個標題開篇:【勝利者不受苛責】。
文章開篇便直指核心:“當一個被指控為‘暴君’的球員,卻同時扮演著球隊的救世主、得分手和創造者時,我們或許應該重新審視‘暴君’這個詞的定義。”
“讓我們先看一組冰冷的數據。德乙聯賽十二輪戰罷,紐倫堡十一勝一負,豪取十一連勝,追平了德乙聯賽曆史上第二長的連勝紀錄。上一次能達到如此成就的,還要追溯到19861987賽季的卡爾斯魯厄。”
“由拜耳·勒沃庫森在19781979賽季保持的14連勝記錄,在三十年後,可預料的也會被紐倫堡打破。”
“而在這十一場勝利中,林遠貢獻了二十二個進球,十四次助攻。一個射手王,也是一個助攻王。是的,你沒有看錯,一個被前隊友指控為‘球霸’、‘自私自利’的前鋒,在助攻榜上也一騎絕塵。這本身就是對艾格勒先生言論最大的嘲諷。”
《踢球者》的筆觸犀利而嚴謹,他們甚至調取了比賽的詳細數據。
“數場比賽中,林遠在已經打入兩球的情況下,有一次絕佳的起腳機會可以完成帽子戲法,但他選擇了將球傳給了位置更好的隊友,讓後者輕鬆破門。一個真正的‘球霸’,會放棄戴帽的榮耀嗎?”
“不,他不會。但林遠會。因為在他的世界裡,勝利,遠比個人數據更重要。或許,這才是他身為‘暴君’的真正含義——他不僅決定自己何時進球,他甚至有權決定,讓哪位隊友來享受進球的榮耀。”
“至於那些所謂的‘破壞戰術紀律’的個人儀式,現在看來,更像是一種高級的戰術武器。當林遠在場上進行表演時,他吸引了對方至少兩名防守球員的注意力,為隊友創造了前插的空間。當他用‘不科學’的跑動拉扯防線時,京多安和明塔爾總能找到致命的空當。”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德乙球隊主教練在接受我們采訪時苦笑道:‘準備對陣紐倫堡是一場噩夢。你不僅要研究他們的常規戰術,還要準備好應對一個在球場上隨時可能開始行為藝術的家夥。這種感覺就像在和混沌本身比賽。’”
而最有力的回擊,來自紐倫堡隊內。
《圖片報》的體育板塊發布了一篇文章,標題是【“暴君”的忠誠衛士】。
“在艾格勒的指控發酵後,紐倫堡的更衣室非但沒有出現裂痕,反而展現出了驚人的一致對外。球隊的幾位核心球員,幾乎在同一時間,通過社交媒體表達了他們的立場。”
“阿根廷鐵衛哈維爾·皮諾拉,在他的facebook上發布了一張他和林遠擁抱慶祝的照片,配文是西班牙語和德語雙語:和我最愛的‘暴君’在一起!他就是這樣‘壓迫’我的——把進球送給我!加油!”
“中場核心伊爾卡伊·京多安則更加知性,他轉發了施耐德教授的那篇學術評論,並寫道:‘天才的邏輯,凡人無法理解。我很榮幸,能成為這支‘獨裁之師’的一部分。’”
“而老將馬雷克·明塔爾,則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在自己的facebook上寫下了一句話:‘我合作過的前鋒比你們認識的球員都多。但沒有一個,像這個‘暴君’一樣無私。’”
文章最後總結道:“當一個‘暴君’擁有了數據、勝利、隊友和球迷的絕對支持時,那些來自失敗者的詆毀,就隻剩下了嫉妒的酸臭。”
“更令人驚歎的是,這位‘暴君’在球場之外的生活。沒有緋聞,沒有派對,更沒有與年齡不符的奢靡。”
“他無比自律,將所有的能量都傾注在了足球這一件事上。或許,他真正在‘統治’的,並非隊友,而是他自己那顆對勝利無比渴望的心。”
這篇文章,如同一顆定心丸,徹底終結了所有爭議。
勝利,是洗刷一切質疑的最強清潔劑。
而林遠,恰好最擅長勝利。
……
科隆,蓋斯博克訓練基地。
主教練克裡斯托夫·道姆的辦公室裡,氣氛壓抑得仿佛能擰出水來。
道姆背著手,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著樓下青翠的訓練場,但他的視線卻沒有焦點。
助理教練羅蘭·科赫,像一個做錯了事的學生,低著頭站在辦公桌前。
“羅蘭。”道姆沒有回頭,聲音冷得像冰,“你昨天,是不是又在‘萊茵酒館’,跟人談論林遠了?”
科赫的心臟猛地一縮,像是被一隻無形的手捏住。
完了。
他腦子裡嗡的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