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
在這座城市的文化心臟地帶,《南德意誌報》的總部大樓矗立於此。這份報紙是德國新聞界的“定海神針”,以其嚴肅、深度和絕不妥協的客觀性著稱。它的文化評論版塊,更是德國知識分子階層思想交鋒的主戰場。
這次《南德意誌報》刊登了一篇資深文化記者對紐倫堡埃爾朗根大學施耐德教授的文化訪談。
“教授,”記者開門見山,語氣中帶著對學者的尊重,“我們今天不談戰術,不談轉會。我們想和您聊聊‘林遠現象’背後,更深層次的文化意義。您在之前的文章中將他定義為一種‘新神話的崛起’,這在德國引起了巨大的討論。”
施耐德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無框眼鏡,他麵前的桌上,攤開著幾本厚重的體育社會學著作,旁邊是一疊打印出來的、關於林遠本賽季的數據報告。
“神話,並非虛無縹緲的傳說。”教授的聲音溫和而清晰,帶著學者特有的嚴謹邏輯,“它是一個時代集體無意識的投射。而林遠,恰好成為了我們這個時代,最完美的投射載體。”
“首先,我們必須正視他的成就,這是討論一切的基礎。”教授的手指,輕輕點在那份數據報告上,“這是一個足以讓曆史上任何一位偉大射手都感到汗顏的數字。而他在德國杯中麵對德甲球隊時表現出的統治力,則徹底粉碎了所謂‘聯賽級彆’的借口。他的成就,是曆史性的,這是事實,不是觀點。”
“但數據是靜態的,真正令人感到恐懼的,是數據背後那個動態的、不斷進化的過程。”施耐德教授的眼中閃爍著一種近乎於狂熱的光芒,“也就是他的成長性。”
“我查閱了德國足協數據分析部門的一份內部統計。一名頂級的職業前鋒,在其整個職業生涯中,平均能打進5到8粒被媒體譽為‘神仙球’的、那種被認為是不可複製的靈感瞬間。無論是齊達內的天外飛仙,還是卡洛斯的零角度,在他們的時代都具有唯一性。”
“那麼,林遠在做什麼?”教授的語調微微上揚,“他正在將這些曆史上獨一無二的‘神仙球’,變成可以被反複使用的、量產化的常規武器!每一次他的神仙球,我們都以為是神來之筆。但很快,第二記、第三記接踵而至。他對陣拜仁的那記‘圓月彎刀’,我們驚為天人,但現在,那已經成了他任意球的常規選擇。”
“他像一個身處實驗室裡的瘋狂科學家,在用一場又一場的比賽進行著實驗。他不斷地迭代自己的武器庫,將那些曾經被認為是‘魔法’的瞬間,解構成可以被他自己掌握的‘公式’。這種學習和進化能力,已經超出了我們對足球運動員成長曲線的傳統認知。”
“這正是我想深入探討的,”記者抓住關鍵,“您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他不是體係的產物,他本身就是一個體係’。您能詳細解釋一下嗎?”
“當然。”施耐德教授身體微微前傾,“我們這個時代的足球,越來越像一門精密的科學。球員是流水線上生產出的零件,被安插進教練設計好的戰術體係中。但林遠不同。”
“他是一個‘變量’。你無法用任何既定的戰術框架去定義他,因為他隨時能用一種你無法預測的方式,去打破這個框架。評判他,絕不能再用常規的‘聯賽級彆’作為標尺,因為他的價值,恰恰在於其‘跨體係’的影響力。”
“看看網絡上那些‘林學家’吧,”教授的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從德國的戰術博弈論,到美國的‘x戰警’基因變異論,再到日本的‘結界’儀式論……他的存在,已經催生出了一種全球範圍內的、跨文化的二次創作現象。這在體育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他的影響力,早已超越了足球本身,進入了社會文化領域。”
“所以,教授,”記者問出了最後一個,也是最核心的問題,“回到那個最初的爭論。您認為,他有資格獲得今年的‘德國足球先生’嗎?”
“資格?”施耐德教授緩緩開口,聲音不大,卻擲地有聲,“如果‘足球先生’這個獎項,旨在表彰對本年度德國足球貢獻最大、影響力最深遠的個人,那麼從這個維度看,沒有人比林遠更有資格。”
“因為他一個人,就讓全世界的目光,重新聚焦到了這個一度被英超和西甲壓得喘不過氣的聯賽。他一個人,就讓德乙聯賽的轉播權賣出了天價。他一個人,就引發了一場關於足球美學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全球大討論。”
......
克萊門斯·舒爾茨坐在他那間可以俯瞰紐倫堡老城景色的辦公室裡,臉上是暴風雨前的陰霾。
他的手機響了。
“怎麼樣了?”舒爾茨的聲音冰冷。
電話那頭,傳來一個諂媚的聲音:“舒爾茨先生,請放心!這次我們找的是真正專業的團隊!保證一擊致命!”
半小時後,一篇新的“黑料”,如同病毒般,開始在幾個二流的體育論壇和社交媒體上悄然傳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國王的冰冷麵具:他是天才,還是一個沒有感情的進球機器?】
這篇文章寫得極其巧妙,它沒有否認林遠的強大,甚至在一開始就用極儘華麗的辭藻,將他捧上了神壇。
“……我們必須承認,林遠正在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統治著德國足壇。他的進球如同潮水,他的表現無可挑剔。但在這完美的表現之下,我們是否忽略了一些令人不安的東西?我們追逐偶像,究竟是在追逐什麼?”
“我們看到了他在場上如天神下凡,看到了他麵對鏡頭時滴水不漏的回答。他太完美了,完美得像一座陳列在盧浮宮裡、用冰雕刻成的勝利女神像。你可以仰望他、崇拜他,卻無法觸摸他、感受他。”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青年文化研究學者向我們分析:‘現代粉絲文化的核心,早已從單純的崇拜強者,轉向了尋求情感共鳴與陪伴感。粉絲們更願意看到偶像展現出脆弱、迷茫的一麵,因為那讓他們感覺到,這個遙不可及的人,其實和自己一樣,會受傷,會難過,需要支持和安慰。這種‘被需要’的感覺,才是情感連接最牢固的紐帶。’”
“當下流行的男性魅力,是一種雌雄同體的、超越了性彆界限的美。它不再是堅硬的,而是柔軟的;不再是攻擊性的,而是包容性的。人們更願意在偶像身上看到一種需要被嗬護的特質。”
“當我們看到那些在舞台上因為緊張而微微顫抖的雙手,聽到那些在深夜直播裡分享煩惱的真誠話語,我們會發自內心地想去保護他們,與他們一同成長。那種感覺,是溫暖的,是雙向奔赴的。”
“我們這個時代的美學,正在悄然改變。我們不再僅僅崇拜肌肉與力量,我們更欣賞那種在精致外表下,透露出的、惹人憐愛的易碎感。那種帶著些許憂鬱的眼神,那種因為努力而顯得單薄的肩膀,那種在麵對巨大壓力時,依然努力維持著優雅與風度的姿態,更能激發人們的保護欲。”
“……當林遠用那坦克般的身體撞開對手,用炮彈般的射門撕開球網時,我們為之歡呼,卻也感到一絲疏離。他的強大,是一種充滿雄性荷爾蒙的、不容置疑的碾壓。但在這極致的陽剛之下,我們似乎失去了一些更細膩、更值得品味的東西。”
文章的最後,用一段極具煽動性的文字收尾:
“我們崇拜英雄,是因為英雄身上有人性的光輝,他們會犯錯,會迷茫,會展現出脆弱。但在這位來自東方的國王身上,我們隻看到了永不彎曲的脊梁和冰冷的完美。他都不脆弱,能是個好人?”
喜歡足球:奇葩任務,開局震驚德意誌請大家收藏:()足球:奇葩任務,開局震驚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