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扯了扯嘴角,又咳了幾聲,“好嘞,一大爺一大媽您慢走。”
待易中海一大媽出了屋子,陳嘉快速接收原主記憶。
原主叫陳嘉,今年十八,高三學生,母親李琴於幾天前病逝,父親陳振興,四幾年為了混口飯吃投奔參軍的老鄉一起打小鬼子。
陳振興人機靈力氣也大,在戰場上立了幾個小功一級一級地升了上去。
建國後,陳振興帶著革命老婆回了老家,和李琴這個大字不識的農婦離了婚。
新老婆不適應農村生活,陳振興待了沒幾天就攜新老婆回了部隊。
李琴留在老家照顧原主和陳家爺奶。
李琴在陳家當牛做馬一直到陳家爺奶去世,這才帶著原主去找陳振興。
這時候陳振興從部隊上退下來,在四九城的一個機關裡做乾部。
李琴便帶著原主去了四九城。
雖然和李琴沒感情,但李琴伺候走陳家爺奶儘了孝,於情於理陳振興都不能對前妻撒手不管。
他給李琴安排了軋鋼廠的工作和四合院的住處,每個月付給原主10塊生活費,以及每年的學費和學雜費。
其他一律不管不問。
四合院的人知道李琴的來曆,都鉚足了勁想要攀附陳振興,對李琴母女的討好簡直到了卑躬屈膝的地步。
幾年後,大家見陳振興對李琴母女不管不問,且從不踏足四合院。
漸漸地,大家變了態度。
雖說還是有些畏懼陳振興這尊大佛,但對李琴母女是看不上的。
陳嘉剛理清記憶,一大媽提著一壺熱水進了門,“小陳啊,一大媽給你送點熱水。”
“謝謝一大媽。”
伸手不打笑臉人,就算知道易中海和一大媽懷裡揣的是算計,陳嘉也沒打算現在就撕破臉皮。
整人這件事,她還是喜歡在背地裡悄無聲息地搞。
一大媽掀開保溫瓶,麻溜地往裡麵倒熱水,咕嚕嚕的一會兒就倒完了。
熱氣在冷絲絲的屋裡升起,一大媽轉臉對陳嘉說:“你歇著,我先回了。”
陳嘉揚起笑臉,“哎,一大媽,您慢走,麻煩您了!”
一大媽提著水壺出了門,陳嘉感覺自個腳底冷得跟冰碴子一樣,披上襖子起了身。
她拿起放在堂屋四方桌上的茶缸子,用熱水涮了涮,然後倒了杯熱乎乎的開水捧在手裡捂著。
原著中,一大媽戲份不多,但口碑不錯,任勞任怨伺候後院的聾老太太,為易中海博得一個幫扶老弱的美名。
一大媽活了半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想有個孩子,再不濟能有個養老的人也行呐。
剛開始,易中海看中一臉正氣、濃眉大眼的賈東旭當養老人,收賈東旭做徒弟,悉心培養好幾年,
可任誰也想不到,賈東旭竟然是個短命的,不到三十歲就一命嗚呼了。
賈東旭的死給了易中海一記重錘,人都老了許多。
不過易中海很快就振作起來,畢竟死的不是親兒子隻是個養老的徒弟。
賈東旭沒了,但他媳婦秦淮如還在。
易中海又把目光放在秦淮如身上,覺得秦淮如聽話、孝順、懂事、能乾,真是哪哪兒都好。
隻要收服了秦淮如和賈家,等到晚年,秦淮如一定會把他伺候得舒舒服服地。
有了目標,易中海開始對秦淮如和賈家施恩……準確地說,是給住在中院正房的何雨柱洗腦,讓他幫扶秦淮如和賈家,自己兩手空空隻用一張嘴,就博得了秦淮如的尊重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