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越來越陡,積雪漸薄。轉過一個山坳,眼前突然出現幾間隱蔽的木屋,周圍有持刀漢子巡邏。
"站住!口令!"暗處傳來喝問。
""開城門迎闖王"。"趙大山答道。
一個精瘦漢子走出來,打量周德福父子:"生麵孔?"
"清軍營地逃出來的,有重要軍情。"趙大山解釋。
精瘦漢子點點頭,帶他們進入最大的木屋。屋內牆上掛著簡陋的地圖,幾個漢子圍坐討論。見有人進來,他們立刻噤聲。
"王頭領,這父子倆從清軍營地逃出來,說明年清軍要再次入關。"趙大山說。
被稱為王頭領的漢子約莫四十歲,左臉有一道猙獰的刀疤。他仔細詢問了周德福在清軍營地的見聞,特彆是兵力部署和糧草儲備情況。
"消息很重要。"王頭領最後說,"我們會儘快傳給闖王。你們父子暫且留下吧。"
周德福猶豫道:"我想去保定找劉總兵報信,還要尋找失散的妻子..."
王頭領搖搖頭:"如今各處關卡都有官兵把守,你們走不了多遠就會被抓。不如等闖王大軍到來,隨我們一起行動。"
周德福看了看小栓,終於點頭同意。至少這裡安全,還有飯吃。
......
二月初,陝西雒南縣。
李自成站在山坡上,望著不遠處的縣城。經過半年的養精蓄銳,他的部隊已經發展到兩千餘人,且訓練有素。今天,將是檢驗他學習成果的第一仗。
"闖王,探馬回報,縣城守軍約五百,四門都有崗哨。"田見秀報告。
李自成點點頭,從懷中掏出那本翻爛的《三國演義》:"記得"聲東擊西"之計嗎?"
田見秀眼睛一亮:"闖王要用諸葛亮的計策?"
"正是。"李自成指向縣城東門,"你帶五百人,大張旗鼓攻東門,吸引守軍注意。我親率主力從西門突襲。記住,聲勢要大,但不要強攻。"
田見秀領命而去。半個時辰後,東門外突然殺聲震天,義軍高舉火把,擂鼓呐喊。城上守軍果然大亂,紛紛向東門集結。
與此同時,李自成親率精銳悄悄摸到西門外。這裡隻有零星幾個守軍,正在張望東門的動靜。
"上!"李自成一聲令下。
義軍如潮水般湧上城牆,幾乎沒遇到抵抗。等城中守軍發現中計時,西門已破,義軍大隊殺入城中。
戰鬥僅持續一個時辰。守軍大半投降,縣令被活捉。李自成下令打開官倉,放糧賑濟貧民。
縣衙大堂上,被綁的縣令跪地求饒:"闖王饒命!下官...下官也是奉命行事..."
李自成冷笑:"奉命?奉誰的命?楊嗣昌?崇禎?"他一腳踢翻縣令,"你去年加征"剿餉",逼死多少百姓?"
縣令麵如土色,無言以對。
"拉出去,斬首示眾。"李自成下令,"其餘降兵,願留者收編,不願者發放路費回家。"
田見秀湊過來:"闖王,為何不殺光這些官兵?他們手上沾滿義軍的血..."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擒孟獲,終收其心。"李自成拍拍田見秀的肩,"殺人容易,收心難。我們要壯大,就得團結一切可團結之人。"
田見秀心悅誠服地點頭。
當晚,李自成在縣衙翻閱繳獲的公文。其中一份引起他的注意——楊嗣昌下令抽調陝西兵力增援山西,防備清軍再次入寇。
"好機會!"李自成一拍桌案,"陝西空虛,正是我們大展拳腳之時!"
他立即召集眾將議事,決定趁勢攻取周邊幾縣,壯大力量。會議結束後,一個親兵進來報告:
"闖王,南山哨站送來兩個從清軍營地逃出的難民,說有重要軍情。"
"帶進來。"李自成頭也不抬地說。
當周德福父子被帶進縣衙時,李自成正在研究地圖。他抬頭一看,先是一愣,隨即大笑:
"是你!鹽山縣的周德福!"
周德福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撲通跪下:"李...闖王!您還記得小人..."
"快起來!"李自成親自扶起周德福,打量著他殘缺的腳趾,"這半年,你們父子受苦了。"
小栓怯生生地躲在父親身後。李自成摸摸他的頭:"長高了,但瘦了。"他轉向周德福,"你妻子呢?"
周德福眼眶一紅:"失散了...生死不明..."
李自成沉默片刻,突然高聲下令:"傳令全軍,留意一個叫李氏的婦人,滄州鹽山縣人氏!"然後對周德福說,"你就留在我身邊吧。等找到尊夫人,一家團聚。"
周德福熱淚盈眶,不知說什麼好。他忽然想起重要的事:"闖王,清軍明年要再次入關!我在營地親耳所聞!"
李自成目光一凜:"果然如此。"他走到地圖前,"楊嗣昌調兵防備山西,卻不知清軍最可能仍從密雲、牆子嶺入寇。"他轉身對周德福說,"這消息很重要。你先養傷,回頭詳細說給我聽。"
當夜,周德福父子睡在溫暖的廂房裡,半年來第一次安心入眠。窗外,義軍正在慶祝勝利,篝火映紅了半邊天空。
李自成獨自站在城牆上,望著北方漆黑的夜空。他知道,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而他,已經做好了準備。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明風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