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縣令立刻摸了摸肚子。
“江娘子盛情相邀,卻之不恭。
那就……一起吧。”
他連日趕路,很久都沒好好吃上一頓了。
而且鄧知府還特意提點他,要跟江娘子這種義商多多交流。
如今剛好是個機會。
閔嵐英也道:
”上次在江娘子家吃的中秋家宴,很有鄉土風味。
宸兒還念念不忘。
可惜我到了安陽就直接跟著鄧知府他們過來了。
不曾叫著宸兒一起。”
江思月:……
本來就隻是客氣一下的。
沒想到兩人竟然都這麼不客氣。
江母一看這兩個大人物都要留下來吃飯。
趕忙跟王氏又單獨支了一桌。
讓枝兒單獨炒了幾個菜。
高思遠和閔嵐英都是趕了好幾天的路。
才到安陽縣就被知府大人帶到下河村來了。
肚子早已餓的前胸貼著後背。
看見熱菜熱飯端上來,也不跟主人家客氣。
拿起筷子來就吃。
江思月和田村長作陪。
本來還擔心找不著話題氣氛尷尬。
可看兩人乾飯乾的熱火朝天,也沒有心思說話。
瞬間鬆了一口氣。
不過這口氣沒鬆多久。
過了不到一盞茶的時間,兩人就吃飽了。
閔嵐英放下筷子,很欣賞的看著高思遠:
“沒想到高大人一個文人,吃飯也這麼利索。
你們不都是附庸風雅,講究細嚼慢咽嗎?”
她是個武將。
在西北戍邊時經常風餐露宿,食不定時。
有時飯吃到一半就有敵軍來襲。
不趕緊吃飽可能到死都得餓著肚子。
因此養成了吃飯快速的習慣。
可沒想到高思遠一個科舉出身的官員,竟然也這般迅速。
高思遠很斯文的拿出手帕來擦嘴。
回道:
“在下寒門出身,苦讀十數載才考中進士。
平日讀書辛苦。
哪有時間細嚼慢咽。”
田村長趕緊插話:
“高大人高風亮節,定能體會百姓疾苦。
咱們安陽縣由您來做這個知縣,定是百姓之幸啊!”
以後他就是安陽縣的父母官。
可得好好奉承著。
高思遠嗬嗬笑了:
“老村長不用給我戴高帽。
在下才剛來,官牒都還沒來得及兌換呢。
算不得官。”
說著就對田村長和江思月拱了拱手:
“老村長,江娘子。
高某初來乍到,不了解安陽縣情況。
對庶務也是一知半解。
以後若是遇到棘手之事,還請兩位不要保留,鼎力支持。”
田村長趕緊點頭。
“那是必須的。
當村長的有這個責任。”
江思月也跟著點頭:
“高大人不必跟我們客氣。
若是真有我們能幫上忙的,是我們的榮幸。”
說著端起了麵前的茶杯。
“高大人知道我是經商的,平日銀錢往來,貨物運送啥的。
少不得要跟官府打交道。
也請高大人多多支持。”
經過康縣令這件事,她更認識到跟官府打交道的重要性。
這位高大人雖然年輕。
但看脾氣秉性應當是個可交之人。
江思月也願意跟他交好。
高思遠聞言也端起了茶杯:
“江娘子可是知府大人親自認證的義商。
隻要是利於本縣的發展,高某自然會與行方便。”
兩人說著各自喝掉了杯中之水。
也不介意是茶還是酒了。
高思遠放下茶杯,又說:
“我在翰林院學習的時候就聽說朝廷普及了壓水機。
可減輕人力自動上水。
沒想到竟是江娘子造出來的!”
他說著歎了口氣。
“高某也是農戶出身,深知百姓疾苦。
這幾年大旱蔓延,大夏許多地方災情嚴重。
有了這節省人力的壓水機,的確灌溉方便。
但現在旱情愈演愈烈。
許多地方的井都乾了。
就算是安了壓水機,也於事無補啊!”
他在翰林院的庶務館,學的就是處理政務之道。
各地呈送的政報也看過了。
很是為農人們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