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了正事。
喬遷宴正式開始。
村裡人哪吃過這麼豐盛的宴席。
一個個吃的滿嘴流油!
江思月嘗了一筷子拔絲地瓜,突然覺得味道不太對。
糖漿熬的有點稀。
地瓜也炸的不夠火候。
她吃過張明遠做的拔絲地瓜,可比這個好吃多了。
“你昨天去醉仙樓,看見他們主廚了嗎?”
江思月回頭問葉琴。
葉琴搖搖頭:
“我說是江娘子派來的,就出來個胖胖的男子,說是醉仙樓掌櫃。
接了我的銀子後沒說什麼。
隻說今天會準時送到。”
江思月也沒多說什麼。
按理說。
張明遠是主廚,隻在後廚工作。
但以他和江思月的交情。
聽說她派人來應該出來多問一句。
但也可能事忙走不開,又或者是教了彆的小徒弟。
江思月沒往深了想。
吃過午飯。
梁婆子帶著兒媳葉琴,還有幾個從蔡家借來的丫鬟婆子一起收拾桌。
江思月便叫人幫忙在院子裡擺了幾張桌子。
讓傑子和李青山等幾個老手坐鎮,現場招工。
前頭她跟幾個人提過。
儘量一家招一個。
遇到那沒有勞力或是男的不著調的。
就招她們家的女工。
當然,實在頂不起來的也不必勉強。
雖然想儘量幫扶每一家。
但她畢竟不是做慈善的,實在沒有得用的她也不想什麼人都要。
於是。
傑子跟江思鵬一組。
李木匠跟江思成一組。
孫二虎跟江思明一組。
三組同時公開招聘。
想應聘的人都要經過考核。
男的是鋸木頭。
看能不能沿一根線鋸整齊。
女的是磨大米。
因為早期的水粉是用發酵過的大米粉做基質的。
要磨的又細又勻,最後還要過篩。
能通過考核的還要再問一些基本問題。
江思月看他們有條不紊。
也不用她來操心。
於是去找杜允娘閒聊。
杜允娘除了帶著寶蘭,還帶了自己的一雙兒女。
大女兒十二歲了,叫蔡書筠。
小兒子今年五歲,大名蔡書潤。
書潤跟團兒差不多大,已經同她一起跟在勇兒身後跑出去玩了。
書筠比較乖巧。
端端正正的坐在母親身邊。
“書筠你是哪裡有不舒服嗎?
怎麼不跟他們一起去玩兒?”
江思月好奇的問。
小書筠一板一眼的回答:
“嬤嬤說過,在人家家做客不可以亂跑。
要端莊有禮!”
江思月皺了皺眉。
十幾歲的小姑娘,咋給教的這麼古板?
杜允娘也害愁:
“以前我忙著管家,處理人情往來。
由著他爹給她請了好幾個教習嬤嬤。
也是這次帶回來才發現。
好好一個孩子給教成塊木頭了!
你說這可怎麼好?”
江思月笑笑:
“以後杜姐姐常帶她出來走動走動就好了。”
說著讓葉琴回屋給拿了一碗冰激淩出來。
“天氣太熱。
書筠嘗嘗江姨做的冰激淩。
又好吃又解暑!”
小書筠回頭看了看杜允娘。
杜允娘著急:
“江姨讓你吃你就吃。
在外麵不用這麼拘謹!”
想她這麼活脫一個人。
好好的女兒怎麼給教成這樣了呢!
……
那邊的招工進行的如火如荼。
張嬸子和柱子媳婦幾個。
生怕自己因為說了江思月的謠言不被錄用。
可是後來才發現人家根本沒往這方麵想。
張嬸子的兒子狗子被成功選為木工。
柱子手有點笨,總是鋸不直。
但柱子媳婦很有耐心。
把大米粉磨的很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