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思月沒聽見趙氏怎麼罵她的。
也沒參加小侄兒的洗三宴。
因為高縣令送來消息,說整個安陽縣野生木薯儲量十分大。
基本都在一個叫屏東鎮的地方。
漫山遍野都是。
而且當地人尚不知這東西能吃。
因此也沒人敢碰。
都保存完好呢。
他已經讓人把這些荒山圈起來,並租用了山下好幾戶的空置房間。
讓江思月過去看看好不好建廠房?
江思月讓鐵牛帶著她去看了看。
果真見滿山都是長勢良好的木薯。
心裡樂開了花。
以建設木薯處理廠的名義,拿下了村口的一大片地。
並周圍幾個山頭的承租地契。
地契是十年的。
也就是這十年間,這些山頭的使用權都在江思月手裡。
相關事宜已經辦妥。
事不宜遲。
江思月就展開了流民安置活動。
先叫傑子從作坊裡挑了幾個底實的人過來做管理。
然後讓梁婆子和葉琴婆媳倆,通過杜允娘的關係買了些廉價的粗布成衣。
高縣令讓郭捕頭帶著衙役把流民們聚攏起來帶過來。
說隻要乾活就能發衣裳。
還有飯吃。
流民們都是忍饑挨餓才走到這兒。
聽說能發吃的,都很高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江思月在租用的民房裡,征用了當地一些村婦婆子。
先給流民們燒水洗漱換衣裳。
然後買了幾百斤糙米。
大鍋煮粥。
洗乾淨收拾好的流民都可以領一碗粥。
孫二虎和江思成坐在桌子後頭,給領過粥的流民登記造冊。
問了年齡姓名,以前是乾什麼的,認不認字等信息。
又給他們分組選出隊長。
江思月看到有幾個流民在咳嗽。
於是又讓鐵牛回去讓文清帶上足夠的藥材來。
先給他們挨個診診脈,看看有沒有流行的傳染病。
都說大災之後有疫病。
江思月怕他們在路上傳染了什麼病症。
若是流傳開來,後果不堪設想。
她自己則帶著傑子到附近的山頭上轉了轉。
覺得這邊土質還不錯。
要是都開墾出來種上木薯或地瓜。
收成一定不錯。
當晚就在山下的小村子裡借宿。
這小村子名叫槐樹村。
因村頭一棵上百年的老槐樹而得名。
村子不算大。
江思月和傑子二虎他們找了老鄉家裡借宿。
收留的流民們就在高縣令之前租下的院子裡湊合一晚。
文清給流民們看完病來彙報。
“今天總共接收流民八十九人。
有六十三人是二十到四十歲的壯勞力。
二十一個婦人,還有五個孩子。
身體倒沒什麼太大問題,就是虛勞過度,都很虛弱。”
江思月點點頭:
“後期還會陸續來一些流民。
明天開始傑子先帶著現有的人手開始建房。
高縣令批給我們的地有十畝多。
足夠用了。
文清隔個兩三天來一次就行。
給新接收的流民都診診脈,彆出現什麼疫病。”
兩人紛紛點了點頭。
江思月想著這麼多人,木薯處理也還要好幾天才能開始。
她得先想辦法解決一下糧食問題。
於是又趕回縣裡,向高縣令申請了一紙征調令。
隻因災荒年間,大宗糧食買賣是受朝廷管控的。
一次性購買超過三石糧食就會受限製。
有了這個征調令,隻要銀錢夠,就可以多買糧食。
建廠房處理木薯大約半個月時間就夠了。
以後可以摻著木薯用。
所以江思月也沒買太多。
否則容易引起糧價波動。
風風火火乾了一個月。
處理廠初入正軌。
接收流民兩百餘人。
每天能處理木薯千餘斤,開墾荒地十餘畝。
有一些流民被縣衙征調去修路挖渠。
江思月一直在槐樹村忙前忙後。
直到有一天王氏找來,問她小侄子過滿月,她送什麼禮?
江思月才恍然。
原來時間過的這麼快啊!
喜歡穿成秀才下堂妻,娘家頓頓有肉吃請大家收藏:()穿成秀才下堂妻,娘家頓頓有肉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