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幾行詩,不僅將端午的民俗展現的淋漓儘致,最後一句更是點睛之筆,佳人相見一千年,這怕是最久也是最真的承諾了吧?
就是不知道這佳人到底是誰,莫非就是他的妻子?
趙修文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睜開了眼睛,他並未立刻提筆開始書寫,而是走過來對李易拱了拱手,問道:“在下趙修文,不知閣下名諱?”
眾官員心下詫異,此等時刻,這趙修文不寫詩,過來套什麼近乎?
“李易。”李易拱了拱手,心道你倒是快寫啊,寫完了好趕快結束這場無聊的比試,再這麼比下去,東坡居士的棺材板就快要壓不住了。
“果然如此,李縣子,李易,我早該知道的……”
趙修文的臉上沒有一點的意外,歎了口氣,從袖中取出一本薄薄的書冊,說道:“趙某原以為在年輕一輩中,詩才無人能及,直到途徑貴國慶安府,在鬨市之上隨手買來這一本《明月集》,方知坐井觀天是多麼的愚蠢,自那以後,趙某時常因為讀了李兄的詩詞而心情激蕩,徹夜難眠,想來真正的詩仙也不過如此,一心想與李兄結交,卻從未如願,沒想到會在這樣的場合遇見,實在是造化弄人……”
趙修文此言,聽的百官瞠目結舌。
即便對方是齊人,但百官沒有一個人不承認他的詩才,力挫詩鬼王鐘,多少景國才子負於他手,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用“坐井觀天”來形容自己,這是對李縣子多大的稱讚?
他說的每一句話,都在誇耀李縣子,並且不吝用詞,而他話語之外的意思是這一場比試,他認輸了?
這樣的話,景國輸了一場,又勝了一場,雖然暫時平局,但卻為他們換來了喘口氣的機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不如你。”趙修文看著李易,認真說道。
齊國眾使臣臉色陰沉,一人正要開口,被那位三皇子看了一眼之後,才將要說的話又咽了回去。
李易心中也是同樣的詫異,趙修文當著齊國使臣和景國百官的麵說出這樣的一番話,大大的出乎了他的預料。
這是遇到粉絲了?
他不得不承認,無論是那位齊國三皇子還是眼前這位,即使陣營不同,他在心裡卻很難對兩人產生絲毫惡感。
“承讓。”李易再次拱手。
齊國三皇子對李易點了點頭,這才抬頭說道:“皇帝陛下,這一場比試,是我們輸了。”
從始至終,他都沒有詢問過趙修文一句話。
隨著齊國三皇子這句話落下,朝堂上立刻發出了一陣嘩然之聲。
誰都沒有想過,這一場詩文的比試,居然會是這樣的結果。
沒有評判,沒有爭論,李縣子乾脆利落,趙修文兩次認輸,贏得如此簡單輕鬆。
在民心低迷之時,這一場的勝利,無疑是一件足以振奮人心的事情,朝廷的麵子,也總算挽回了一些。
不多時,百官陸續走出大殿,與此同時,一道道消息,從宮門中傳了出去。
。文學館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