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諜司是百官最畏懼的機構,六部和宰相都無權指使,他們直接對天子負責。
人人都知道密諜司,但它在百官的心目中,依舊是神秘的。
所有人都不知道,府上哪個丫鬟,下人,甚至是昨夜剛剛娶回家的小妾,是不是密諜司的探子,當然,具體是不是沒有人知道,反正外麵都是這麼傳的。
眾人將密諜司傳的神乎其神,但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都無法一窺其真麵目。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
密諜司想要查什麼事情,輕而易舉。
他們能夠清楚的查到,京城令劉大有腦袋上的包到底是打盹的時候磕在桌角的,還是昨天晚上和小妾怡情的時候傷到的。
常德退下去沒多久,就拿著一封密信再次走了出來。
密諜司每日送到宮中的密信數不勝數,分門彆類,有人專門整理,找到京城令劉大有的並不難。
景帝拆開密信,打開之後,細細的看了起來。
京中若有人想查一查京城令劉大有的行蹤,不是一件難事,但要是想要深入的調查他做了什麼事,見了什麼人,說了什麼話,就十分困難了。
當然,無冤無仇的,也沒有人閒著去做這些事情,跟蹤調查朝廷命官,意圖不軌,要是被查出來,可沒有好結果。
不過這對景帝來說都不算難題。
隻是看了個開頭,景帝就已經猜出,劉大有這些天在做什麼。
他在做和禮部官員之前做的相同的事情。
不同的是,禮部官員籌款的對象是官員權貴,和崔氏一係門閥有關係的官員權貴,劉大有籌款的對象,是那些商人。
當然,能在短時間內就籌集了這麼多的款項,並不是說商人要比官員權貴大方。
而是因為他們捐了銀子,就能夠在院碑上留名,能夠在書院的某座建築前麵留下自己的名字。
禮部之人拜會那些官員權貴的時候可沒這麼說。
商人重名,他們想要傳出名氣,不惜花重金籌建書院,官員權貴,又有哪一個不重名,他們比商人更加重名他們為什麼不捐,或是隻捐那麼一點?
因為他們不知道。
因為他們不知道捐銀能夠在書院留名,能夠將自己的名字刻在碑上,世世代代的傳下去。
聰明如景帝,幾乎是一瞬間就想通了事情的關節。
某些人被算計了。
從一開始,李易或者說明珠就在算計他們。
其他的官員權貴,可以在整件事情被揭示之後,開始捐銀,但是那些禮部官員拜訪過的,大都是和門閥有關係的官員或是家族,他們還能再捐一次嗎?
若是不捐,多年來才培養出來的聲名,將會受到巨大的打擊。
若是重新再捐,因為已經有過一次,起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
而那些門閥世家,他們所倚靠的,也無非就是多年積譽,在士族和百姓中的聲望,沒有了這些,便連沒有牙的老虎都不如。
如果說建立書院,讓寒門子弟有書可讀,是對那些門閥的蠶食,需要數十年後才能見效,此次捐銀,便是對他們最正麵,最直接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