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外公幫忙的事不能急,作為薑家三代唯一的孩子,薑家外公外婆對簡沐涵的疼愛隻多不少,當年小舅在深市定居,是想將父母接過去的,但二老心疼外孫女,一直沒有過去。
現在愛國值不夠,簡沐涵也必定是要回新曆2年,與其讓老人跟著擔心,不如等兌換完成再同外公坦白,
等日後,有了國家做後盾,想必外公也能放心。
定製的十台模擬飛行艙已經到了七台,簡沐涵裝載模擬飛行軟件,試玩了一次,在她這個外行人看來,作為模擬訓練機,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安執政給她的清單內容不少,近乎包括在當時各行各業所遇到的瓶頸問題,簡沐涵基本是都找出了相關資料,就算有在國內網站上找不見的,她也爬牆去了外網翻找。
其中,就包括晶體管的製造與集成電路的資料。
或許許多人會認為,新花國連電子管都沒搞明白,怎麼能直接去研究晶體管?
其實不然,電子管與晶體管並非前後身的關係,並不是說,先有了電子管,才會出現晶體管,隻是一個發明的先後問題而已,也有可能是先發明了晶體管,然後人們才發現電子管也可以傳輸信號。
黎明基地的專家為什麼對晶體管和集成電路情有獨鐘?
是因為受到簡沐涵後世帶過去的各種電子設備的打擊,他們發現,電子領域事關重大,小到百姓可使用的收音機、電視機,大到國防設備,都有著他們的身影,
或者說,越是想往高精尖的方向發展,越是要早早將這些研究透徹。
特彆是鄭伯詢知道,尤立克的第一個集成電路,出現於新曆10年,他也知道,在小簡同誌那個時空的曆史上,因為接觸太晚,所以在芯片領域的發展,一直比不上尤立克,花國的芯片技術,也一直被尤立克打壓。
因此,在這個時空,他想要彌補這方麵的遺憾。
其實要是簡沐涵懂點事,光刻機都得給安排好,
簡沐涵確實很懂事,上網一查,小型入門級彆的都需要八千萬預算,還是買都買不到的那種,許多零部件不對花國出口。
要不說,花國的芯片技術一直被卡脖子呢!
簡沐涵在光刻機上畫了個圈,這個問題,隻能期待以後交給親愛的國家爸爸。
關於計算機方麵的資料鄭伯詢也要了,不提彆的,在新曆二年,許多國家都缺少計算機,花國的第一台自主研製的計算機也得等到新曆九年才誕生。
將晶體管技術與計算機相結合,研製出小型計算機,無論是對外出口,還是日後對他國進行技術援助,對於花國來說,都是穩賺不賠的事。
既能賺取外彙,也能在國際上提高地位。
買不起光刻機,但是鄭執政在她麵前狀似無意,多次提及的計算機是可以滿足的,
初中計算神器,科學計算器,要多少滿足多少。
除了科研方麵,還有一部分工業生產方麵的資料,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提高鋼鐵的產量與質量。
鋼鐵,是一個國家重工業的基礎。
建國初期,花國主要利用的是高爐煉鐵和平爐煉鋼,甚至在後來的全民大煉鋼時代,人們還自製磚爐,運用土法煉鋼。
平爐煉鋼生產效率低,成本高,雖然能夠生產優質特種鋼材,但由於當時花國學得的技術不夠成熟,這種優點也並沒有過分體現。
之前,論壇上的那些方法,確實讓京都鋼鐵廠的質量有所提高,減少了廢鐵率,但這遠遠不夠。
新花國需要的鋼材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