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麵的大解放車是常見的,但車上卻放著好幾個巨大的木箱。
木箱下麵墊著棉被,用最粗的繩子綁得嚴嚴實實,已經是最好的防震措施了。
“一會兒給你們看看,現在的技術可能不太先進,用起來也會有點麻煩。”
“這是工程用的,不用太講究外觀。”
蘇燁簡單說了兩句,就開始準備。
他先讓大夥兒小心地把那些大木箱卸下來。
木箱裡最重要的就是那些電子計算機和配件。
這東西壞了隻能從國外買,發貨時間很長。
即便這樣,婁小娥還是花了三倍的價格才買到。
“這幾個箱子必須輕拿輕放,你們小心點。”
蘇燁處理完箱子的事,又走到旁邊,催促大家趕緊把那間屋子建好。
廠裡有不少人以前乾過建築,人多好辦事。
水泥和磚石一準備好,沒多久就把整個房子的框架搭起來了。
要想更結實,還得等幾天。
接著在外部撒上白灰,再刷上油漆等等。
蘇燁要求他們把這事做得細致,還請來了專業的人手,直接買了些專用的塑料板。
這些塑料板看起來很薄,這些年能用得起的人不多。
當然,它們的用途也有限,通常隻在某些特定的生產環節中才會用到。
並沒有采用普通建築的方法。
他打算等旁邊的牆壁乾透後,先鋪上一層白灰,然後再在上麵加一層塑料板。
屋子的每個地方都要鋪上塑料板。
一是為了防滑,有些效果;二是因為塑料板本身不容易積灰,能讓整個小屋更乾淨。
之後蘇燁還會做些防塵和通風方麵的專業設計。
整整五六天,他都沒離開過。
忙完這些,他累得不行。
好在這間屋子已經建好了,占地30平方米,足夠放兩台專用的切割機。
蘇燁把兩台機器都準備好了,前後擺放好,旁邊的電腦成了稀奇物件,幾個老師傅都圍了過來,一臉好奇。
“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好像裡麵有個大玻璃。”
“劉師傅,你看看前麵那個塑料板上,邊角都是些看不懂的字。”
大家正研究著那些字符。
對於這些常年在廠裡乾活的工人來說,從沒見過外國的高科技。
蘇燁走過來給大家解釋。
“各位師傅,這是國外先進的計算機,可以設定數值,旁邊有個加工平台,能按要求製造零件。”
“現在隻有一台切割機,我可以給大家演示一下,你們可以在旁邊試試。”
蘇燁一邊說,一邊擺弄好一切,找來廠裡最近做的一個零件。
這個零件用量大,但要求高,所以工廠的合格率一直徘徊在50左右,讓很多老師傅頭疼。
就連經驗豐富的劉師傅,合格率也不過七成。
“劉師傅,您經驗最豐富,您做10個零件,我做10個,看看誰更快、更好、更精準。”
劉師傅看了看那台機器,心裡不服氣,覺得自己的手藝比這堆廢銅爛鐵強多了。
他應了一聲,走過去開始操作。
這機器被他玩得風生水起,而另一邊蘇燁才剛開始編程。
好在這個零件不算太難,各個角度和截麵都很平滑。
蘇燁很快就把程序編好了,然後開始運行。
大家隻聽到嗡嗡的聲音,再一看,十個零件已經整齊地放在操作台上。
另一邊的劉師傅整個人都愣住了,這也能加工?
這十個零件擺在那兒,是誰的手這麼厲害?
蘇燁卻很平靜,這十個零件在他手中加工速度確實很快。
不一會兒,十件零件就做好了,而劉師傅這邊才做到第六個。
……
大家趕緊把做好的十個零件簡單清洗一下,過來檢查,發現它們一個個都特彆整齊。
公差範圍隻有1,非常精準。
“太厲害了,這個東西幾乎沒有任何誤差,太標準了,我真不敢想象自己能做得出來。”
“劉師傅,我剛測了你的幾個零件,你做的六個裡麵有一個不合格,良品率已經不錯了,但人家全都是合格的。”
劉師傅被說得有點暈,憤怒之下趕緊去測量,測了十幾遍,終於發現自己的確實不如人家。
這機器做出來的零件又精準又快,簡直完美無缺。
而自己做的,即使加上老手藝,還是有些差距。
……
劉師傅雖然性格固執,但也不得不佩服機器的能力。
他把零件放一邊,整個人有點失落。
“我徹底輸了,沒想到機械的效率這麼高,做出的零件還這麼完美。”
“看來以後我們都要被這些機器取代了。”
劉師傅這話裡帶著幾分傷感,這也是時代的無奈,畢竟自己可能被淘汰,誰都會不開心。
“劉師傅想太多了,這個世界始終是以人為本,這些先進的機器也是人製造的,憑什麼人會被淘汰?”
“而且每個零件在最初精細加工的時候,還是要靠人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隻要劉師傅也能靈活掌握這些機器,那所有東西不還是你親手做的嗎?”
蘇燁這番話讓劉師傅的精神又振作起來,他像一個年輕人一樣,不停地問這些機器怎麼用,能不能更快上手。
整個加工車間的人都來了,大家圍在一起看機器,心裡燃起了更多的鬥誌。
“接下來是學習時間,我會帶大家一起了解這些機器的奧秘,之後還會有更多加工中心送來。”
蘇燁鼓勵大家,整個車間一下子進入了熱烈的學習氛圍。
蘇燁這兩天可真是忙得不可開交,新到的設備都要一一調試。
廠裡還有幾個老前輩,天天纏著他想學怎麼用電腦。
可這些人對操作一竅不通,看到屏幕和字母都一臉懵,還得從頭教起。
蘇燁覺得自己都快成老師了,什麼東西都要他手把手教。
好在其他地方還用不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