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海關到京城,直線距離為三百公裡,算上拐彎也就三百五十公裡左右,即傳說中的七百裡。
這段路程當年袁都督率兵勤王走了兩天兩夜,算上動員起兵,籌備糧草,半路歇腳,也算是不慢了。
幺雞是三月十五當天晚上之前向山海關方向發出的禦使,今天是三月二十一,過了五天多時間,傳聖旨的藩子速度應該不慢,差就差在回來的這幫人。
現在還沒得到相關的稟報,按袁都督的行軍速度,洪大爺這已經算是標準的龜爬了,眼下又不會擔心被辮子劫殺,隻能用正在馬上思考人生來解釋了。
洪大爺莫非是因為擁兵甚多,所以要待價而沽?還是想直接自立門戶?用他手下大軍來改朝換代?
就這段路,“兵貴神速”的快遞李哥帶著快遞小哥們走了六天,以至於把江山都走沒了。
幺雞覺得洪大爺再不現身的話,自己也要跑路去天金了。
京城剛被三大營禍禍完,勇衛營都打殘了,秦兵倒還算是善戰,可兩部人馬加一起還沒人家一半多,洪大爺執意想做趙匡胤的話,某太子還真是擋不住。
“啟稟殿下,宣府總兵楊國柱率兩千精騎回師,業已抵達東直門外!楊國柱在宮外侯旨!”
“……嗯!讓楊愛卿進來吧,所攜人馬就地休息。另傳本宮諭令,讓黃得功將城內糧草分撥出一些!”
總算來個一個勤王的,幺雞還以為老洪頭這是要另起爐灶了呢。
之前推測的有偏差,洪承疇麾下有山海關總兵馬科、寧遠總兵吳三桂、杏山總兵劉周智、遼東總兵劉肇基、前屯衛總兵王廷臣、宣府總兵楊國柱、薊州總兵白廣恩、山茜總兵李輔明,以及在錦州即將被圍城鐵桶的祖大壽。
雖然不是鬆錦大戰時所指揮的那八位總兵,可數量已經達到了,還多出一個來。
此時唐通駐紮密雲,曹變蛟尚在遵化,王樸遠在大同。
老洪頭即便留下遼東原有的六個總兵,這時候隻帶著楊國柱、李輔明與白廣恩所部返回,也算是忠心護主了。
三個總兵加起來少說也有一萬五千人馬,楊國柱算是前部先鋒,為老洪頭過來打探虛實,能打就打,打不過就跑……
“末將楊國柱叩見太子殿下,祝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在內侍的引領下,迎麵走來一位濃眉大眼,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的中年壯漢,頂盔貫甲,背係大紅披風,舉手投足之間彰顯大將風範,風塵仆仆地走上前來,見到太子,立即跪倒施禮。
“楊愛卿星夜兼程,殊為不易,快快請起,無須多禮!”
幺雞嘴上這麼說,心裡則在腹誹不已,當年袁都督就夠一說,你們比袁都督還夠一說,真是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啊!
就是這貨在冬天放了盧象升的鴿子,自己與王樸、虎大威一起跑路了。
這個人說怯戰吧,他還是敢打的,最後在鬆山進攻清軍時戰歿。
要說是一員悍將吧,還缺少盧象升那種力挽狂瀾的決心和意誌。
比逃跑為先的王樸強一些,比一心抗敵的盧象升差得多,屬於半吊子總兵,比秦兵那幾個總兵稍微好一點。
“末將慚愧,未能前來及時護主,還望殿下責罰!”
在路上,楊國柱設想了多種可能,譬如有人趁皇帝有恙之際發動兵變,結果到了京城附近就發現還真是這樣,最感到懊惱的是,等他率部趕來之時,兵變即將被平息了,沒趕上建功立業。
聽說京營嘩變了,這是多好的事情啊,對每個久經戰陣的總兵來說,要收拾好吃懶做的京營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如此大的禮物,竟然沒撿著,都讓遠道而來的秦兵給獨吞了,心裡真是鬱悶加窩火。
“無妨,不知洪愛卿現在何處?”
幺雞根本就不關心眼前這貨,隻要見到洪承疇就行了,明末總兵有一大堆,督師就那麼一兩個,死一個的話,自己的戰略部署就要亂套。
“……製軍總督)或已過通州,旋即將至!”
楊國柱並不清楚洪承疇的具體位置,隻知道中軍的推進速度也不算太慢,等自己進宮麵聖之時,他們應該可以看見京城的輪廓了。
“洪愛卿此行帶有幾位總兵?”
隻要知道老洪頭帶著幾個總兵,就可以猜出他的大致兵力了,通常來說,一個總兵麾下少則五千,多則一萬五千,跟賀人龍所部的兵力差不多。
“稟殿下,製軍攜前屯衛總兵王廷臣、薊州總兵白廣恩、山茜總兵李輔明及末將回師,命末將率精騎先行一步,製軍所統大部人馬隨後便至!”
楊國柱猜不透洪總督的心思,說是若遇不測,便可不必上報,先行力戰退敵,但就這兩千騎兵,真遇到事也不夠乾嘛的,所以一路上楊國柱還是小心翼翼的。
“那便好,愛卿可曾飯否?”
這麼下去的話,自己的東宮很快就要變成大夥的食堂了,但是該吃還得吃,更何況人家的鼻子又不是不好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回殿下,末將還不曾!”
楊國柱路過時便問道了一股奇特的香味,特彆能刺激味蕾,弄得他的肚子都在咕嚕咕嚕的亂叫,生怕被太子聽見會尷尬不已。
策馬狂奔,即便停下來歇腳也是風餐露宿,吃幾口就得馬上趕路,莫說在宮裡用膳,就算是到路邊的飯館吃一頓都比這舒服得多。
用餘光掃過的時候,楊國柱見到內侍和宮女們好像吃的是麵條,不過有這種香味,想必這麵條也是彆有一番味道。
“愛卿來得正好,進朝,帶楊愛卿過去用膳,將尚膳監的一些膳食帶給楊愛卿的隨從!”
幺雞就直接打發這貨去吃牛肉拉麵了,對禦廚們來說,這算是第三波客人。
楊國柱的親兵就沒這待遇了,不過能吃到尚膳監做的其他東西也算是殊榮了。
“先行用膳,其他事情用過之後再行稟報亦不遲!”
幺雞估計山海關那邊應該沒什麼大事,皇太雞在關內豪搶一把,初春的時候才撤兵,要是這時候再進攻寧遠與錦州,那就得把“大清王師”活活折騰死。
吳三桂與祖大壽也沒有主動出擊的膽量,能苟活在各自駐守的城池裡就算是恪儘職守,山海關以外就剩這倆據點了,被皇太雞拔掉的話,真就要在關下硬鋼大辮子了。
隻是不知道洪承疇離開之前,將薊遼總督一職托付給何人了,幺雞是沒有直接下令指派那裡的某人接替老洪頭的,正主還在江南老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