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從皇城裡出來之後,幺雞在路上已經瞥見了金主,這次正好由他們來買單。
“張愛卿過來隨本宮看看火銃彈丸對城牆的損傷情況,以作為修築新城城牆的參考依據!”
在黃得功與方正化等人的貼身保護下,幺雞來到了外城,從外麵開查看神機營的各型火銃對內城城牆的破壞力。
等親眼見到紅夷大炮的殺傷力,某太子也是驚詫不已,內城城牆在一夜之間便被重型火炮轟得麵目全非,慘不忍睹。
目光所及之處,光是嵌入城牆裡的鐵彈便有大小不一的數十枚,有的部分更是已經貫穿了城牆,徑直打進內部,可謂是險象環生。
若是前來攻城的敵人不像京營這般懈怠,能夠持之以恒,效率更高的辮子漢旗用紅夷大炮瘋狂施射五六個小時的話,直接轟塌城牆也說不定。
不過那樣一來,他們手裡的重型攻城炮也就都廢廢了,而且讓辮子強攻京城,畢竟會遭受巨大的人員傷亡,這是倡導低投入高產出的皇太雞所絕對不想看到的場麵。
由此看來,京城並非堅不可摧,看似堅固的磚石城牆在重炮麵前也隻不過是像夯土築成的差不多。
一連查看了幾處塌陷的城牆之後,幺雞皺著眉頭幾乎可以肯定,隻要敵人用重炮對著城牆猛轟十二個小時,必定可以轟塌某一處位置,繼而讓步兵蜂擁而入。
“測量穿深之後,把結果都記錄在案,兵部、工部、東宮、盔甲廠各持一份,作為今後研製火銃和修築城牆的依據。”
兵部的要求與工部是截然相反的,將領們自然希望部隊所裝備的火銃威力越大越好,而工部負責築城的官員則想讓城池更加堅固,來抵消火銃所造成的傷害。
這是矛與盾的較量,而且沒人願意見到敵軍用自家的矛把自家的盾戳穿了,然後對自家大舉殺戮洗劫,果真如此的話就顏麵無存,且性命堪憂了。
實踐出真知,經過實地考察,幺雞對“泛紅夷大炮”,也就是重型攻城炮有了新的認識,雖然這種類型的火炮重量很大,運輸不便,射速又慢,可勝在威力極大,射程又很遠。
它們的存在對城頭守軍和野戰部隊是非常大的威脅,如果不能在交戰之前儘快予以清除,將會對己方造成難以想象的慘痛後果。
皇太雞的部隊有上百門正二八經的“紅夷大炮”和同樣數量的“泛紅夷大炮”,加上佛郎機一類的輕型火炮,總計達到上千門之多,這個數量想想都讓某太子心煩意亂。
單憑自己的主觀臆斷難免有失偏頗,看來十分有必要與經驗豐富的王在晉商量一下如何禦敵,老王頭熟悉邊務,一定會辮子的特點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如何破遊騎兵、重甲步兵與重型炮兵的三位一體的攻擊組合,這應該是打破辮子不可戰勝神話的第一步。
即便有了沒良心炮加上燧發槍,給麾下的步兵都裝備加厚款板甲,還有“天啟”坦克與“基洛夫”飛艇助戰。
要與辮子主力打野戰,某太子也對己方沒有必勝的把握,畢竟不那麼高的科技武器無法完全彌補戰場經驗的缺失。
麵對堪稱身經百戰的辮子,對方全速衝過來,剛剛組建起來的火槍兵方陣不全線崩潰就算是合格了,對得起太子殿下撒出去的狗糧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為鷹隼銃之彈丸!此為鳥喙銃之彈丸!”
張國維並不能夠達到看炮彈就能識彆火炮的水準,還得讓黃得功為其一一解答。
作為工部尚書還是土木方麵的專家,他原本以為太子對新城的防禦力要求過高了。
沒想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較於所見的情形,新城的城牆果然有加固的必要。
一些火銃發射出來的彈丸對城牆的穿深已經達到令將領與群臣都觸目驚心的地步。
若不是今晨勇衛營不計傷亡,誓死守衛城頭,與京營叛軍寸土必爭,想必他們之中的某些人現在已經被賊兵祭旗點天燈了……
張國維不但親自記錄,詳細標明,而且還對一些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彈丸做了圖畫,在旁注釋其對城牆的破壞力,這樣更加便於直觀理解。
心裡更是在計較著,如果新城城牆厚達五尺仍然抵禦不住火銃彈丸侵襲的話,那就修到六尺厚度,還是不行就再次加厚,直至能夠夠扛住為止。
黃得功對火銃的款式與殺傷力基本上了如指掌,看見一處彈痕,根據目測便能推斷出對方大致射擊了多少次,受創的城牆又打入了幾種彈丸。
若沒有勇衛營的將領負責說明情況,即便工部官員實地考察且認真負責,也無法對彈丸的破壞力進行深入了解,回去分析更是會錯上加錯。
這算是大戰之後的第一手資料了,事發地完全沒有經過人為的修繕,各衙門都能得到較為詳實客觀的考察結果,妥善研究的話便能對今後的本職工作大有益處。
某太子更是對著殘破不堪的城牆發呆,心裡考慮是不是把新城城牆換成花崗岩的,這樣多少還能放心一些,然後新城的造價就又攀升了……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