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高高長長的煙囪用來導煙,可爐子周邊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嗆人,小內侍被嗆得掩口咳嗽,又不敢大聲咳出,還得照顧爐子裡的火勢,忙得實在不亦樂乎。
但生火就是如此,哪有一點都不冒煙的,大家已經司空見慣了,恭順侯吳惟英及時奉上一記馬屁:“此爐生火如此迅速,火勢凶猛,必定構造精妙,殿下心靈手巧,臣敬佩直至!”
其他六隻勳貴也旋即交口稱讚起來,雖然有誇大其詞的意思,可部分說地倒是實情。
既然這七家都願意合作,也拿出了十四萬兩銀子,自己也就沒必要繼續藏著掖著了,幺雞將實情和盤托出:“諸位愛卿,這爐子再普通不過,奧妙全在這煤上!先將煤塊碾成煤粉,再把適量的水摻入煤粉裡,將煤粉攪拌成糊狀,用模具做成圓柱狀,中間插入七根木棍,帶凝固之後便會留下孔洞,此便是‘蜂窩煤’,放入爐內之後,在風力的推動下,火苗將沿孔洞上竄,助漲火勢增大,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過。跟包餃子一樣,隻要潛心研究,自然會得償所願!”
“蜂窩煤”這玩意一點都不難,做牛肉拉麵的大廚們現在就用蜂窩煤在東宮的院子裡做飯,四五分鐘之內,爐溫便可升至三百度以上。
不然指望普通柴火給爐子慢慢升溫,那可真是讓某太子好等了,一群人直接轉入大眼瞪小眼模式了……
新城侯王國興聽得連連咋舌,明白其中奧秘之後便讚歎道:“原來如此,殿下聰明絕頂,一番話令臣茅塞頓開,此‘蜂窩煤’實乃巧奪天工之物也!”
聽太子所言,這“蜂窩煤”做起來很容易,可就是沒人想到,確如同包餃子,知曉過程倒是不以為然,可若是蒙在鼓裡,那便是百思不得其解了。
幺雞告訴他們“蜂窩煤”的製作原理,其目的就是要讓他們不能閒著:“諸位愛卿可在京城城內或城外設立一處加工廠,專門用來碾磨煤塊,攪拌煤粉,大批量製造蜂窩煤,經過大約五至七天的晾曬,便可上市銷售了,這銀子賺起來當是不難吧?”
買塊地皮,蓋個簡易廠房,弄幾部石磨,雇些壯漢和牲畜,再找木匠把模具搗鼓出來,這事就算齊活了,貌似這是成產流程最為便捷的能源類產品了,其他都比這要複雜得多。
太子此舉這就是給大家投桃報李,新樂侯劉文炳急忙拱手致敬道:“確係不難,臣等深受殿下聖眷,定當鞍前馬後,儘心竭力!”
隻要七人齊心協力,不出一個月就能見到回頭錢,這當然會讓大家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而且今後畿輔一帶的煤炭生意隻怕要被他們壟斷了,那可是數十萬兩的活計啊。
細算起來,他們每家就給太子七萬兩銀子的好處,而且不是捐贈,隻是借貸,便能得到如此巨額的買賣。
對比那些吝惜金銀的家夥,真是太有遠見卓識了,這些人不光連家財沒保全,就是連腦袋都沒能保住,與太子對抗,那就是該死。
見到賺錢的生意近在咫尺,勳貴們個個都喜形於色,幺雞解釋道:“本宮為什麼要跟諸位愛卿說這個?因為新城修築在即,今後要建立我大明境內規模最大的鋼鐵廠、武器廠、煉油廠、化工廠、糖廠、酒廠等等,所需煤炭須以數十萬斤甚至百萬斤來計算,從開灤煤礦運抵京城的煤炭不愁沒有銷路!做蜂窩煤隻是個開端,頂多算是小打小鬨罷了,真正的生意是為各類工廠提供貨源,本宮所說的不願與瑉爭利便是於此!”
即便經曆了京營的一頓禍禍,隻要做好防疫工作,人口便會慢慢恢複的,而且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會吸引周邊地區的土著前來謀生,他們不是固定居瑉,也是半固定的,畢竟還需要個住處。
從今往後京城居瑉將隻多不少,等基礎工業發展起來,工廠開始大規模招工,吸收上二三十萬勞動力根本不是問題,他們拖家帶口的過來,便能讓京城重新繁榮起來,十年之內媲美江南諸城並不困難。
目前大明最大的鋼鐵廠在廣東,運輸距離太過遙遠,不如直接從馬鞍山采礦,經過漕運便可直抵京城。
但問題是鋼鐵廠汙染太過嚴重,京城冬天的空氣質量會非常不好,某太子還小,不想玩自己坑死自己的遊戲。
解決的辦法就是在馬鞍山建一座鋼鐵廠,剛好毗鄰長江,采礦與取水都很便捷,淮南還有煤礦,可以通過漕運輕而易舉地供給煉鋼所需的燃料。
等將半成品運到京城再進行來料深加工,變成武器級鋼鐵,用於大批量鍛造各種類型的新式武器。
準高科技武器不會讓南方各地的工廠來生產,必須集中到京城,這樣才能在最大限度的降低泄密的可能性。
像飛艇這種逆天級彆的武器,最好能夠保密三五年時間,哪怕辮子最後得到了製造工藝,可能減緩清軍裝備的速度。
不然一年之後,在戰場上就能看到無比壯觀的大清空軍了,地麵打不過,天上還打不過,那就真特麼滴坑爹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幾個家夥這麼有錢,是不是再攛掇他們開辦個鋼鐵廠?
從自家礦裡挖出來的煤就可以直接拉進自己的廠子裡去了!
想法倒是不錯,但已經榨出十四萬兩銀子了,再使勁榨的話,勳貴也要肉疼了,還是留著以後再說吧。
直供武器廠的鋼鐵可以由自己的鋼鐵廠來提供,反正手裡也有不少銀子,自己的財力完全能夠建一座準現代化的鋼鐵廠。
就怕到時候被彆有用心的人利用,說成是與瑉爭利,讓一群文盲牲口跑來鬨事,還得派兵驅趕,煩都要煩死,更彆說朝會上了。
還是找幾個代言人比較靠譜,銀子自己拿大頭,有鍋就讓他們背,這是兩全其美的好辦法呀。
隻要有利可圖,想必希望為太子背鍋的應該是大有人在吧。
如果一年能賺幾千兩銀子,甚至上萬兩銀子,彆說背鍋,連命都可以豁出去了……
太子打算建造新城,勳貴們已經都知道了,原來太子是要在新城開辦諸多工廠,煤炭生意自然能夠如魚得水。
這樣挖出來多少都能賣掉,大家心裡就更為高興了,誠意伯劉孔昭恭維道:“殿下誌向遠大,又得太祖高皇帝陛下之點撥,從仙界遊學歸來,定能中興大明,臣等雖才疏學淺,但必惟命是從,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剛開始幾個人隻是不屑與“黃豆公”等人為伍而已,並非真心讚同太子所頒布的諸多政令,對於自己的家產也是小心翼翼,生怕被太子惦記上,被直接查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