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趙括也是有點能耐的,隻不過遇到了屢戰屢勝的名將王翦,鋼正麵才會一敗塗地,換成旁人,秦軍還真不一定能打得過趙括。
“敬請殿下寬心,草瑉定竭儘所能輔佐周總兵!”
太子這麼一解釋,揭暄便對這個新職務了然於胸了,這與他之前所盼望得到的位子不謀而合,若是同僚們不故意製肘他這個後生的話,那便好似如魚得水了。
之前與親友們談論兵事,哪怕揭暄說地頭頭是道,更有相應的文章來證明,也被視為紙上談兵而已。
對於如此評價,揭暄自然是很不服氣,若能有一支部曲可被自己訓練,不出三年,定然會被編練成為一支驍勇善戰的精銳之師。
“本宮不知愛卿以為今遼西局勢如何?可否簡短接說,賜教本宮一二?但說無妨,若有欠妥之處,本宮亦不會有半分責怪!”
既然許給了這貨一個不錯的官職,那就要順勢考考他的才學
“草瑉以為遼西之事愈發棘手,東虜咄咄逼人,而守軍已草木皆兵,在山海關外,隻能憑借錦州與寧遠固守,此絕非長久之計。若東虜興兵十萬圍攻兩城,我軍出關馳援,則在半路必遭敵襲。即使大軍開至城下,麵對東虜展開決戰,亦無甚多勝算。草瑉以為,若以遼西本土之將及本土之兵來固守,其必定不思進取,苟且偷生,絕無與東虜舍命廝殺之意願。如此安排,光複遼東,不知何年。為今之計,隻得編練新軍,同時整頓邊務,若有可能,須替換數位遼西將領,用客兵野戰,土兵守城,此為正策。再行調集水師戰艦,裝載大量士卒,在金州半島上岸,對此處東虜進行襲擾,令其鞭長莫及。若敵軍少,則我軍攻,若敵軍多,則我軍退。除冬季外,春夏秋三季持續不斷進逼沿海地帶,令其苦不堪言,此為奇策。兵法雲守正出奇,方可力敵,草瑉以為大致於此。此策雖不可於短期內光複遼東各地,卻能牽製大量東虜,令其無暇入關劫掠。”
揭暄是非常務實的,而且有袁都督的前車之鑒擺在那,更不忍心來忽悠黃口年紀的小太子,口若懸河地表示自己有把握十年之內搞定皇太雞。
以目前遼西的情況來看,能守住就不錯了,對方真的打算攻占寧遠與錦州二城的話,明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出去就會遭遇野戰。
由於己方在兵力、士氣、裝備等方麵皆不占據任何優勢,揭暄理性地認為明軍已經基本上喪失了通過野戰來戰勝清軍的能力。
這並非悲觀,實際也是如此,他假設皇太雞出兵十萬圍困寧遠或者錦州,明軍若想出關支援,必定要孤注一擲。
如果援兵過少,不但難以解圍,還會被清軍一舉吃掉,援兵多的話,那就要傾巢出動,即便如此,也未有戰勝清軍的十足把握。
薩爾滸之戰、遼陽之戰、廣寧之戰都很類似,根據雙方的實力對比,揭暄認為若是要對付十萬清軍,非二十五萬明軍不可。
少於此數,明軍便會遭遇慘敗,甚至連山海關都將不保,而欲達到此數,便要大力編練新軍方能實現。
寧遠與錦州已經成為關外孤城,揭暄看過多遍地圖,反複權衡利弊得失,最終認為此二城已然不保。
朝廷若欲力保二城,必將喪師十萬,重演廣寧之戰的結果。
可是不保的話,皇太雞必定將會攜餘勇,兵鋒直指山海關。
山海關若失,則京城便朝不保夕了,故山海關必定不能丟失。
若保山海關,寧錦二城便是牽製皇太雞入關的誘餌。
如何從中取舍,便要看太子與朝廷如何決策了。
以目前之局勢,明軍能夠勉強維持現狀便殊為不易了。
收複遼東是可望而不可及之事,故揭暄也就向某太子獻了牽製之計而已。
在鞏固山海關的同時,調集水師對半島地區進行襲擾,雖然不痛不癢,也無法對東虜傷筋動骨,可也能讓對方心煩意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果皇太雞坐視不理,那便可以增加投入兵力,在半島周邊大規模地進行攻擊,可有星火燎原之勢。
反之,則正好牽製住了東虜部分兵力,少則一兩萬,多則三五萬,削弱地其南下入關劫掠的力量。
由於時機並不成熟,揭暄絕不會建議某太子在這個時候進行大規模反攻。
哪怕在半島得手,也隻不過是佯攻而已,最為理想的結果便是切斷東虜與泡菜國的聯係。
想借此收複遼東,還是要回到最為關鍵的因素上,那就是兵力。
明軍兵力與東虜持平,沒有顯著的數量上的優勢的話,不管在任何一處地點發動進攻,最終的結果都是慘敗。
若想取得決定性勝利,從根本上扭轉當下的不利局麵,唯一的辦法便是拚命擴充兵力,僅此而已。
看似簡單,卻要涉及朝廷更為關切的歲入問題,沒有餉銀來支撐二十五萬,甚至三十萬大軍的花銷,一切反攻乃至光複遼東的設想都將是水中望月海市蜃樓而已。
揭暄算過一筆賬,按照每年人均最低四十兩來計算,調動二十五萬大軍便須一千萬兩銀子,這個支出遠遠超過了朝廷目前的承受能力。
在朝廷歲入不過一千五百萬兩的時候,對於皇帝以及太子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條件,所以就不要輕易提及反攻之事了。
沒錢,什麼計劃都無法實現,牽製之策雖然看著有些雞肋,可好歹花不了多少錢,屬於經濟實惠型打法,最適合眼下囊中羞澀的朝廷了。
若是能夠實現大軍出征,一舉擊敗東虜不敢妄言,起碼收複錦州附近的失地還是可以做到的,而這隻是光複遼東第一步。
一想到能夠光複故土,揭暄便徹夜難眠,但種種策略最終都被銀錠給打敗了……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