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提升產能_明末黑太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228章 提升產能

第228章 提升產能(1 / 2)

結合槍重與性能,幺雞比較傾心於短管大口徑版步槍,其重量還算合適,而且彈頭能給敵人造成更大的殺傷。

采用大口徑槍管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士兵在用通條搗實彈丸與清理槍管都比較容易,畢竟16毫米與9.6毫米差了不少。

如果采用小口徑版本,在子彈直徑縮小的情況下,還要保證對敵人的足夠殺傷,可行的辦法就是使用米涅子彈一樣的尖頭彈。

這樣可以兼顧命中精度與穿甲能力,眼下的障礙就是必須從頭開始研發製造尖頭子彈的全套模具,由於槍管是新的,配套的口徑子彈以及模具也必須是新的。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米涅子彈比球型子彈的體積更大,要想達到同樣的飛行速度,就必須增加裝藥量,這對槍管又是一個重大考驗,極有可能大幅度降低使用壽命。

即便使用同樣的裝藥量,米涅子彈對敵人來說也有一個堪稱滅頂之災的“好處”,那就是把彈頭的尖端挖空,就變成了大名鼎鼎的達姆彈!

隻要可以穿透辮子披掛的布甲,射進人體裡便會急劇減速,隨之開始翻滾膨脹,在皮下組織裡形成一個喇叭狀的巨大空腔!

被達姆彈打進身體,輕者殘廢,重者秒掛,對於死一個就少一個的辮子騎兵與步兵來說,這真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呀!

而且達姆彈的受創麵積比球型子彈大得多,感染幾率也就會成倍的提升,即便能或者跑回去,傷者生還的幾率也會大幅度的降低。

使用鉛彈頭的話,中彈之後還可能有中毒反應,造成傷口難以愈合,戰鬥後的減員數量遠比當時要多得多。

但這正是某太子所希望看到的結果,就是要用最小的代價給敵人造成最大的殺傷,最好被打得哭爹喊娘,痛不欲生才好……

長管與短管之間很好抉擇,長管雖然精度高,但是重量大,短管精度低,可減少了士兵的負重,而且在裝填是更為容易。

彆看隻短了十六厘米,這在裝填時可是感覺槍管短了一大截,對於身材矮胖的明軍士兵來說算得上是省去了一個不小的麻煩,大家當然喜歡短管版新槍。

進行白刃戰的時候,這個劣勢並不明顯,安裝了刺刀之後,槍支全長接近165厘米,已經足夠保證士兵的自身安全,並且有機會捅死對麵的敵人了。

“廠裡的生產速度是多少?一天能造出幾支質量合格的新槍?”

工匠們對新槍的工藝流程完全不熟悉,所以大規模製造還需要一段時間。

“啟稟殿下,若是將製造鳥銃之工匠調來一部,新銃,新槍,每天可造五至八支。如若不然,每天至多可造兩支。”

盔甲廠除了打造新槍的任務,平時還有製造迫擊炮與鳥銃的活兒要乾,尤其是鳥銃,這是主營業務之一,輕易不能放棄。

局官劉峰意識到了太子有意加大新銃的生產數量,不過廠裡人手有限,將人力放在新銃上,鳥銃的生產速度便會大幅度降低。

當下黃得功的勇衛營與保定總督楊文嶽所率部隊都需要更換大量鳥銃,而全部庫存被洪承疇與孫傳庭提了個乾淨。

加上遼西部隊的日常消耗龜縮戰術也是需要補充武器的),光是五萬支鳥銃的訂單,盔甲廠就得忙活一年時間。

一天最多兩支?

幺雞頓時有一種想要捂臉的感覺!

這特麼滴也太低能了吧?

忍住沒有發作,稍微想了想,才拿出了最為合適的解決辦法:“本宮以為鳥銃要繼續造,新槍也必須產。首先,安瑉廠今後專門製造夥藥,戰車廠專門製造戰車,將下屬打造武器的人員與機械都剝離出來,悉數並入盔甲廠。其次,城內其他製造火炮與鳥銃之處悉數並入盔甲廠。本宮還會將楠京等地的工匠遷至京城,以擴大盔甲廠的生產規模,力爭達到日產新槍一百支與鳥銃兩百支!”

刨去六十五天的零頭,一年就算開工三百天,全年能製造火槍九萬支,這個規模還是比較靠譜的,應該能夠滿足自己整軍備戰的需要了。

如果還是達不到預期的話,那就將江南一帶負責製造槍炮的工匠全部征調過來,把盔甲廠變成一座巨型的軍火工廠。

不論如何,東宮衛隊所需的至少兩萬支新槍在一年之內必須下線,不能等到士兵都悉數完成了各項基本訓練,在射擊時還不得不用鳥銃來湊合。

“生產工藝采用流水化作業模式,即專人專項專門打造一個零件。負責冶煉的工匠隻須煉鐵即可,負責鍛造的的工匠隻須打鐵即可。新槍與鳥銃的每一個零件,小到扳機與鐵圈,都要落實到每個人身上,由於每人隻需負責一個環節,專注度便能大為提高了,發現質量不合乎規格的產品,也能及時追查到製造之人,這樣便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效率。”

幺雞將槍身、槍管、燧發機關拆成三個大項,再把它們細化,譬如燧發機關分為彈簧、機心、阻鐵等部件,爭取幾個工匠隻須負責一個較為簡單的環節,這樣才能實現模塊化生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等到零部件都配齊了,再進行總裝,由於數量較多,所以有不合適的部件便可以馬上進行更換,送回去修繕,並不會耽誤槍支的組裝。

“殿下英明,此策甚善,臣定按照諭令進行分門彆類規劃,儘快提高新……槍之產量!”

劉峰並未如此實踐過,可作為業內人士知道打造兵器其中的困難與障礙,稍稍一想便覺得太子這個方法極其可行。

隻要使工匠們手頭的活計變得簡單了,無需再一心二用,在多個零件上耗費有限的精力和時間,那麼產量必然會大幅度地提高。

盔甲廠在吸收多個其他廠的工匠之後,每天打造十支新槍或許可以實現,隻不過劉峰對於“新槍”這個詞語說起來還有些彆扭。

不管是官方還是部曲裡,大家都說“鳥銃”或者“火銃”,“槍”是特指纓槍與長矛,可既然太子已經默認如此了,他們也隻得跟著效仿了。

但陡然更改說了多年的名詞,大家便會感覺到頗為拗口,好在太子對口語上的錯誤從未計較過,隻要說的是一個物件,沒有產生誤會就好了。

“每支鳥銃造價幾何?”

幺雞最關心的其實是這個,要是燧發槍在大規模量產之後的造價還比火繩槍高一倍,那自己得心疼死。

燧發槍在射速上超過了火繩槍,但也隻是相對而言,指望燧發槍能有衝鋒槍的射速,就是在白日做夢了。

以前火繩槍士兵每分鐘可以打出兩發子彈,換成了燧發槍之後,一分鐘也就能射擊三次而已。

當然,在1660年世界上的主要部隊都換裝了燧發槍之後,全球第一支以“浪射”而聞名的軍隊就出現了,那就是擁有國家的軍隊——普魯士!

每分鐘六發絕非吹出來的,如果敵人遇到都是由老兵所組成的普魯士王牌部隊,他們會見到每分鐘七發的奇觀……

普軍追求射速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因為自身無法保證足夠的精度,這主要是源於普軍當時裝備的波茨坦式燧發槍的槍托距離槍身太近,士兵非常不便於瞄準。


最新小说: 惡毒女配下鄉後,被絕嗣糙漢嬌寵 竊醫術,奪至親?神醫嫡女殺瘋了! 修仙界大佬穿成真千金,爆火娛圈 霓虹下的舊手機 全球末世,旅行青蛙幫我囤物資 惡雌挺孕肚流放,雄獸們寵瘋啦 飼鴉的魔女 寵你生生世世 四合院:從怒懟眾禽開始走向巔峰 三國:我帶黃巾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