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高級npc的高明之處,然後卻被後世一群傻缺笑話沒有勇氣……
人家根本就不跟你對拳,就朝你褲襠來一腳。
你好不容易站起來,接著揮舞拳頭,然後褲襠又被踹了一腳。
周而複始,等到褲襠被連踹五腳,卻還能站起來向對手叫囂的,隻有傻缺!
關寧錦防線不能自己移動,想要殲敵就必須讓敵人主動過來。
敵人不過來,那麼這條防線存在的價值比一兩銀子高不了多少。
退一步說,皇太雞真的就率十五萬大軍過來了,告訴明廷,老子今天就要單吃你寧錦二城,甩鍋爹敢派人出戰麼?
出戰的結果就是被辮子全殲,不出戰,人家就有這個實力單吃你二城,就特麼讓你來個啞巴吃黃連,而且吃的是特麼“雙黃連”!
幺雞看過山海關的地圖,認為老王頭當年建議將防線從海邊延伸到北麵的歡喜嶺是非常正確的。
配備三四百門各型火炮,加上五萬守軍,在關前挖上四五條又寬又深的壕溝,這樣山海關本身就算是固若金湯了。
如果還有餘錢,可以在關前修建幾座要塞,將山海關及周邊地區變成一個要塞群,屆時辮子用十萬人馬來填坑都不夠。
在這之後,將寧遠與錦州這兩座孤島作為魚餌,儘可能地勾引皇太雞上鉤,能耗多久,就耗多久,最好讓他在明年開始圍城。
辮子用五萬兵力圍困二城,這就給關內減輕了不少壓力,皇太雞入關最多隻能攜帶十萬人馬。
如果入關的辮子再行分兵進攻的話,明軍可以集中優勢兵力,抽冷子給辮子來那麼一下子,吃掉一萬人左右,也算是進地主之誼了。
幺雞對明軍的野戰能力一清二楚,更是對他們一點信心都沒有,野戰不被對麵全殲,那就算是撿著了。
在碼出足夠多的炮灰之前,就是要在關外采取龜縮戰術,儘可能地跟皇太雞拖時間,隻要不死人不投降,啥招都可以使。
事到如今,帝師力主修建關寧錦防線就像是一輛豪車。
開吧,上路隨時可能出事。
不開,每時每刻都在燒錢。
每年五百萬兩銀子讓某太子很是上火,用這筆錢能養活十萬大軍。
老王頭上任,也要給人家這個數,不能少於帝師,否則顯得甩鍋父子厚此薄彼。
現在把薊遼分割開,最多削減一百萬兩,給的太少的話,老王頭也難以為繼。
遼西需要四百萬兩,薊鎮也要至少三百萬兩,宣大那邊還得這個數,陝茜與之持平。
光是防禦北方便須一千三百萬兩,南邊一年得七百萬兩。
這麼一算,光是軍費,加上各地守軍的開銷,一年少說也得兩千兩百萬兩。
轉移災瑉與以工代賑都得花不少銀子,歲入沒有三千萬兩,某太子又得跟甩鍋爹一樣發愁。
朝臣們不會發愁,戶部尚書也是如此,他們愁也沒用,除了將幾句不鹹不淡的廢話,涉及到歲入,真是一點用也沒有。
內閣那倆就更彆提了,首輔快成準嶽父了,是個純粹抱大腿的貨。
次輔倒是頗有才學,但對稅收方麵還是謹小慎微,以聖裁為主。
朝廷的所有壓力,都壓在某太子一個人身上。
幺雞某些時候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找機會再穿回去……
“諸位愛卿集思廣益,本宮甚慰,可有結果?”
老子在神遊的時候,就聽見一群蚊子在“嗡嗡嗡”,不喊停,你們就一直“嗡嗡嗡”。
由於王在晉資格太老,加之有仙界劉伯溫軍師的神機妙算,似乎倒是不錯。
其他人對於太子提出的人選都保持緘默,兵部尚書馮元飆仗著自己與王在晉算是同輩,便出言道:“殿下,王在晉倒是履曆甚佳,隻是年紀尚大,前去遼東深恐不能久居其位。”
要是太子中意此人,那麼較於各方麵都不錯的傅宗龍,被擠下去的勢必將是東林同仁汪喬年,馮元飆不願見此狀況,便隻能挑王在晉的短板下手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聽到兵部尚書不認可太子的人選,這下朝臣們便都豎起了耳朵,打算近距離聽聽太子將如何懟翻這位忤逆聖意的老臣。
幺雞早就知道老馮頭的小心思,也不點破,這時候沒必要因小失大,和善地說:“本宮之前力排眾議,任命年紀尚大的馮愛卿為兵部尚書,也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嘛,與如今重新啟用王在晉有異曲同工之妙。馮愛卿若是覺得王在晉年老體衰,不能掌管邊務,不若這樣,待此人抵京後,本宮命其與愛卿比試一番,看誰米飯吃的多,看誰掰手腕力氣大。愛卿與王在晉年紀相仿,也不算是誰以大欺小了。贏家前去遼西上任,輸家留在京城做兵部尚書,此策如何呀?”
薛國觀努力保持嚴肅的神情,可是心裡都樂開花了,這就是忤逆聖意的下場,哪怕是不吃蝗蟲,太子都有辦法收拾你。
同僚們一個個也跟首輔大人的感覺差不多,都在等著看馮元飆的笑話。
老馮頭也是被太子噎得不輕,沉吟了一會兒方才回話:“事關邊塞要員之事,殿下豈能猶如兒戲?”
他其實跟王在晉相差不多,當著這麼多的同僚的麵,公然服老是不存在的,王在晉沒再場,那就沒這個顧及了。
幺雞依然不生氣,樂嗬嗬地說:“是馮愛卿認為王在晉身體不行,這話可不是本宮所說,既然馮愛卿先行下了如此定論,那本宮就讓王在晉與愛卿比試一番有何不可?此策不正是身體測試麼?”
比耍無賴,你可比楊士聰差遠了。
你要是真敢露胳膊挽袖子,本宮就讓大家看看誰是我朝的第一大老飯桶!
不管怎麼說,太子能請王在晉重新出山,倒是給朝廷吃了一記定心丸。
除了身體因素之外,單論能力與資曆,王在晉在當下都是遼西總督的不二人選。
在廣寧之戰以前,王在晉便身兼戶部、工部、兵部的左侍郎,負責調集遼東所需的軍需物資。
熊廷弼因為丟失廣寧獲罪之後,王在晉又被晉升為兵部尚書,開始經略遼東。
其整個仕途生涯經曆了萬曆、泰昌、天啟、甩鍋四朝,可謂是正二八經的四朝元老。
縱觀老王頭的履曆,其在六部均擔任過一二把手,對朝廷與遼東的狀況是一清二楚。
其戰略便是要縮短本方補給線,節約相關資源,爭取在朝廷可以承受的範圍內來抵擋辮子的進攻。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