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賣保險的銷售策略隻能忽悠二傻子,哪怕在戰場上十換一,辮子早都嚇得跑回到樹林裡去了。
有人會說就算是十萬頭豬,敵人也得抓一會兒……
說這種話的本身就是一頭豬,因為人有一個豬沒有的致命缺點。
人是會投降的,而豬不會!
辮子這次入關劫掠,在進攻濟寧時,佐領祖大春就被守軍擊斃。
祖大春與祖大壽什麼關係就無須贅言了,他是怎麼加入辮子的,想必更不用解釋了。
結合當下的敵我態勢,想要讓各路明軍不投降、不潰逃、不被全殲,唯一的辦法是儘可能地避免發生野戰,據守城池,等辮子搶夠了,自然會撤出關外。
這個策略看著很是窩囊,可能夠保全明軍的有生力量,避免主力遭到辮子的毀滅性打擊,新兵隨時可以招,可要做到能夠出戰,至少要錘煉兩三年。
跟辮子打野戰不是喊兩句口號,撒幾十萬兩銀子,大家群情激憤,就能戰而勝之的。
真有勝利光環的話,彆說辮子了,就算是威震天與紫薯精,都不是大明軍隊的對手。
某太子也不想讓大明百姓四處打洞當耗子,無奈形勢逼人強,明軍眼下在地麵上就是打不過辮子,這是明擺著的事,不論是朝廷官員還是黎民百姓都一清二楚。
嘴上還死咬著抗虜不放,信誓旦旦地要舍生取義,絕不苟且過活,可心裡早就認慫了,不主動開門迎接“大清王師”的駕臨,那都算是有骨氣的了。
明軍收縮兵力,在多處戰略節點屯以重兵,那麼勢必將放棄諸多地區,尤其是順天府還是平原地帶,根本就沒什麼天然屏障可言。
為今之計,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號召村瑉們深挖地洞,讓辮子們就算站到他們頭頂,都沒辦法將百姓們怎麼樣。
隻是馮元飆並不認同太子的戰術,反唇相譏道:“我泱泱大明,幅員遼闊,帶甲百萬,曾幾何時,百姓竟然淪落到以鼠輩之法,而苟且偷生,又有何顏麵連見列祖列宗?此法亙古未有,一旦實施,必定貽笑大方。上愧對太祖高皇帝,下有悖我大明億萬黎民,萬不可行也!”
朝廷下令各地的百姓要像老鼠一樣打洞,莫說百姓們反響如何,就算是各地官吏也會予以抗拒。
看來這個老東西真是很頑固,幺雞收起笑容,問道:“那不知馮愛卿有何保境安民之良策?”
說我的地洞戰術很陋,你要有高見,本宮還是可以洗耳恭聽的,彆告訴老子你特麼啥也不會,就會一個勁兒地狂噴。
既然太子問起,馮元飆便脫口而出:“臣以為當下太倉豐腴,朝廷須整飭武備,重建京營,修繕邊關,以禦頑敵,長此以往,衛戍無虞,京城安穩,而奴酋必被擒也。決計不應用旁門左道,危害非淺,有傷天和,實乃誤國誤民之術也,望殿下明鑒!”
幺雞也聽明白了,這貨完全就是長了一顆榆木腦袋,屬於油鹽不進的玩意,與之前的劉宗周黃宗羲相差不大。
那就順著他的策略往下說,看看他還能不能答上來:“依馮愛卿之策,朝廷今歲須組建人馬幾何?隨需銀兩幾何?‘長此以往’是指幾年?在此期間若是東虜再次入關劫掠,鄉村百姓如何保護自身安危?”
老馮頭的兩位副手王家彥與金之俊都是第一次上朝,可已經明白太子年紀雖小,卻絕非能夠敷衍了事糊弄過去的,同僚們所傳太子精明非凡確係不虛。
麵對太子的一連串問題,馮元飆不慌不忙地說出自己的遠景規劃:“臣以為須重建京營十萬兵馬,各地再行編練十萬兵馬,加之洪承疇與孫傳庭所部及遼西諸部,總計不下四十五萬,足以應對東虜之威脅。編練二十萬,每人花銷四十兩,合計八百萬兩,持續五年必然可以令我大明王師重整旗鼓,擊退頑敵。鄉村百姓窮困潦倒,東虜早已劫無可劫,自會轉危為安,此乃上策也。”
幺雞聽了撓了撓頭,良久無語,兵部尚書就特麼這個水平,那還設立兵部乾嘛?
真是越老越糊塗,你這是純粹是糊弄甩鍋爹的高招啊,隨後高聲冷言道:“馮愛卿可知如今士卒每人一年便須五十兩銀子,這還不算犒賞獎勵。二十萬人馬還需購置糧食、草料、武器、彈藥、盔甲等諸多物資,年花銷不下一千二百萬兩之巨。如此眼界真有愧兵部尚書之頭銜,敢情太倉的銀子都是給兵部準備的,其他六部都要乞討過活了!說什麼百姓自會轉危為安,真是大言不慚,難道讓讓百姓去祈求東虜不殺、不掠、不柔躪他們?自詡為上策,實則為狗屁不通之策。來人,免去馮元飆兵部尚書一職,致仕回鄉!其職由王家彥擔任,陳新甲任兵部左侍郎。”
表麵忠心耿耿,實際冥頑不化,換作甩鍋爹,就真信了,因為楊嗣昌那個死胖子就是這麼忽悠甩鍋爹擴軍備戰的。
結果就是三餉越收越久,百姓越活越苦,到頭來流寇是越剿越多,最後膨脹到把前去圍剿的官軍都給吞噬掉了,直接端掉了甩鍋爹的老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然要編練新軍,但絕對不是這個法子,一下搗鼓出來二十萬,質量參差不齊,還無法馬上投入戰鬥,這種完全沒有作戰經驗的部隊到了戰場上就會被辮子一口吃掉。
再說也要量力而行,就算戶部近期收入很多,倒是能夠應付眼下的諸多開銷了,也不可能僅供兵部大肆支取,否則必將重蹈遼餉的覆轍。
今年上半年的擴軍目標就是給黃得功的勇衛營補充兵力,恢複戰鬥力,再讓周遇吉組建東宮衛隊,如果孫應元能夠恢複身體,再建立北廠。
除此之外,就是三萬榆林新軍,以及讓秦良玉擴編白杆軍了,其他部隊想要擴充人馬的話,就得參照各自所取得的戰績了。
彆看就這麼幾支補充和新編的部隊,總預算就不下五百萬兩之巨,在沒有得到晉商的錢包之前,某太子也不敢大張旗鼓地擴軍備戰了。能貢獻五百萬兩的話,拿出其中的六成來充作軍費,再劈一半來專門飼養新軍,那也就是三萬人而已,這還得是步兵,養騎兵就不是這個價錢了。
“殿下若是不聽忠言,我大明江山必危在旦夕!”
馮元飆根本就不會服輸,老氣橫秋地告退,在他看來是忠言逆耳利於行,而太子根本就是在一意孤行,早晚會自食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