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手下推銷人力車也是某太子的無奈之舉,賺錢倒是次要的,這項目賣出去一千輛也比不過挖一座金礦所賺的零頭。
真正的原因是當下各部隊的戰馬缺口太大,而且亟需補充,兵部就算是有了銀子,也買不到足夠多的戰馬。
黃得功的勇衛營與周遇吉的東宮衛隊兩部相加便需要上萬匹戰馬,沒有戰馬,馱馬也行,讓兵部感到尷尬的是連馱馬都湊不夠數……
新任兵部尚書王家彥剛上任就遇到這麼一個棘手的問題,太子力圖整飭部曲,招兵買馬,這兵倒是好招,馬可就難買了。
從遼東已經不可能買到馬了,即使真能買到,也被遼西各部私下消化完畢了,朝廷這裡得不到一匹馬。
漠南檬古現在也投靠了辮子,就將劣等的馱馬當成戰馬販售給大明,朝廷還不得不賣,不賣的話,騎兵部隊的戰損就得不到及時補充。
從陝茜以西的土默特部落倒是可以買到一些品相較好的戰馬,不過真正的優質戰馬來自西域,得以進入大明的每年不會超過一千匹。
這個數量對於明軍來說不啻於杯水車薪,某太子已經下令廣開門路,隻要能買到好馬,朝廷可以開出市價的150,甚至200的價格來采購。
而且已經關閉畿輔一帶的馬市,凡是驅趕到京城附近的馬,不論品相高低,兵部一律吃下,任何馬販未經朝廷批準,不得向其他衙門或個人販售馬匹,違令者將被下獄處理。
不但如此,牛、騾、驢這三種可以拉車的牲畜,也在重點照顧之列,販售與宰殺都要事先上報,除去因傷與因病死亡的牲畜,其他都要先經過朝廷相關衙門批準方可行事。
某太子的意圖是先把拱衛京城各部騎兵的缺口不足,然後籌措出補充其他作戰部隊的戰馬,一線作戰部隊必須配備齊定額的戰馬,非作戰部隊可用牛、騾、驢來代替。
目前要想方設法先把一萬匹戰馬湊齊,不然勇衛營與東宮衛隊的騎兵都特麼得走路去訓練,連坐騎都沒有,指望他們在今後的戰鬥中發揮戰力就是白日做夢了。
幺雞不知道在這項政令公布之後,驢肉火燒的價格會不會上漲,自己研發的牛肉拉麵以後也要改成肘子拉麵了……
大明百姓從今往後都要以豬、羊、魚肉為主要葷菜食材,各種牛都將屬於戰略物資,戰時要作為畜力載重,平時還需要它們耕地。
好消息是這個時代的海產品有的是,多到用漁船都撈不過來,後世采用大型拖網漁船,而且還是集群作業,才算是將渤海與黃海的過半魚蝦給撈上來。
夏天高溫,魚蝦上岸不馬上吃掉就容易腐爛,到了冬季就沒這個煩惱了,遇到上千裡地的內陸都可以照吃不誤。
在山棟挖礦的礦工們依靠廉價的魚蝦就能補充身體所需的蛋白質,黃海與渤海彆的物產沒有,鯧魚、鱸魚、鮁魚、梭魚、黃魚等魚類是絕對可以管夠吃的。
海魚不像河魚有很多刺,河魚裡除了鱖魚、鯰魚等少數魚類刺比較少之外,其他都是巨多,吃個鯽魚,光是挑刺就能把人弄得不耐煩。
吃大條的海魚其實就跟吃肉沒多大區彆,除了一根主刺幾根輔刺之外,幾乎沒什麼小刺,所以幺雞覺得用海魚來代替牛肉與驢肉,從大快朵頤的角度上來說,並無不妥之處。
再說某太子長這麼大,還沒吃過巨型石斑魚呢,尤其是一整條上桌的那種,看著就能讓人味蕾大開,涮石斑魚的火鍋,一定非常的鮮美。
既然當上了太子,那麼海裡所有的魚類,都要涮個遍才行,還有那種藍色的大龍蝦,以及鬼爪螺,通通要到某太子的火鍋裡來。
這個時代的野生大黃魚在海裡不計其數,根本就不值錢,藍鰭金槍魚也能逮到,就是運輸比較費事,得出水就用冰裹起來才能保鮮。
光憑腦細胞奔放的神遊,就能到感覺快要流口水的地步,幺雞覺得自己已經達到一個全新的歪歪高度了……
用魚、蝦、蟹、貝來代替馬、牛、騾、驢,絕對是破天荒的妙計!
不但能為廣大百姓補充蛋白質,還能直接補碘,一舉兩得。
最重要的是,海鮮比牲畜的采購成本要低得多。
將無法作戰的官船全部改裝成漁船,隻要天氣狀況允許,全年都要出海捕撈。
大海,果然是自己的親媽~!
對於京城及周邊一帶,能用人力車,就要儘量替代牲畜車輛,將節省下來的全部用於軍用方麵,隻要賣家願意出售家中飼養的馬匹,兵部可以開出比市價高一倍的價錢來收購。
也可以用牛馬等牲畜還換購人力車,折算價格絕對會讓賣家稱心如意。而且對於一些就喜好高高在上的土豪們來說,沒什麼比用活人拉車更讓他們產生優越感的方式了。
就像奴隸製王朝的某些特點一樣,隻有真正意義上的淩駕於貧苦百姓之上,騎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才會滿足他們孜孜不倦的虛榮心,隻不過現在變成了雇傭關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但這並不妨礙土豪們追求刺激與享樂,工資不用太高,隻要每月開出五兩銀子的價錢,相信願意為某土豪拉車的車夫會有上百人之多。
朝廷大員買車的初衷則多半是為了節省開支,要為百官作出表率帶頭作用,加上比較濃鬱的獵奇心理,以及最重要的是要示好太子。
“此策甚善,價格公道,成本不高,便於官吏上差,又利於百姓出行,堪稱利國利民之舉,著實應當大力推廣!”
工部尚書張國維不光善於碼長城,而且對機械也頗有研究,不然不會慧眼識珠地看重薄大才子,隻不過後者桀驁不馴,根本就不買張總工程師的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