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到兩淮至西部漢中的一線也就到頭了,再遠便鞭長莫及了,算是北魏的pus版。
以皇太雞的秉性,他是不會將所有籌碼都壓到天王山之戰上的。
換作努爾哈雞翅或者多爾袞倒是有可能這麼做,這是一老一小兩大賭徒。
前者能在楊鎬分進合擊的戰術下,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開創了辮子的基業。
後者更是麵對快遞李哥的大軍時,壓上了所有本錢,完全是賭出了一個大清帝國!
與二者相比,皇太雞的治國與進兵策略則要保守得多,換句話說就是穩健得多,算得上是步步為營。
每次入關劫掠,傷亡都不會超過萬人,擊潰及殲滅數倍於己的明軍,劫掠來的物資與人畜更是遠遠超過了投資,絕對是回報豐厚。
明帝國就在自己不擅長的運動戰中被辮子牽著鼻子走,徒勞消耗本就岌岌可危的國力、財力、軍力。
不用皇太雞發動鬆錦大戰,隻要每年都來入關劫掠,一連五年,大明北方的經濟就徹底崩潰了,加上連年天災,勢必導致流瑉四起,屆時不遷都都不行了。
某太子認為自己的主要敵人有三個——辮子、流寇、天災!
最容易解決的是流寇,采用先發製人的戰術,起碼不會讓張大粽子有機可乘,還能繼續打壓山裡的李自成。
最難收拾的是辮子,軍力上不去,就沒法鋼正麵,二十年收複遼東失地都算是快的。隻要辮子往遼北山裡一紮,要消滅辮子得再用十來年。
對付天災,就要拖時間,起碼要苟活到1650年,也就是甩鍋二十三年才能扛過去,如果那時候還有這個年號的話。
那隻是個遠景目標,先撐過眼前這三年再說,連練兵都沒銀子,畫餅充饑的事情就可以順延了。
癟宋!
孽元!
渣明!
糞清!
這四個玩意一個不如一個。
前者能被後者所滅,主要原因就是自身實力不夠抵抗敵人,還找不到外援助戰。
彆人先不提,就渣明這種糟爛的局勢,如果德川二貨大將軍願意派二十萬倭軍登陸遼東,形勢就立刻被扭轉過來了。
當然,德川二貨大將軍是個超級吝嗇鬼,不可能派這麼多人馬來幫大明打辮子的,能派來五萬人馬都是良心發現了。
在危急存亡的時候找外援並不能算丟人,連命都快保不住了,誰能施以援手,誰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如果能東拚西湊出十萬外援前來助戰,那麼渣明所承受的邊防壓力就將得到極大的緩解。
不管是誰,哪怕是非洲的黑叔叔,隻要有人能把他們運到遼東去打辮子,就都可以領到相應的賞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滿朝文武被太子這麼一懟,全都緘口不言了,因為當下形勢真就跟宋末如出一轍,可以說明軍麵對東虜,在戰場上都難求一勝。
貌似還真是與東虜談和都不太可能實現了,就算朝廷願意背負罵名,風頭正勁的東虜都不會願意坐下來罷兵休戰。
要是連類似《澶淵之盟》的和約都簽不了,被人家屢次入關劫掠,由此而導致大明滅亡,那就真是太可悲了。
為了緩和氣氛,薛國觀作為首輔也隻能拍馬屁了:“殿下英明神武,高瞻遠矚,我大明在殿下治下定可實現中興!”
除了這話還能說什麼呢?
求和人家不答應。
對壘都又打不過。
練兵沒有銀子,防線就跟紙糊的一樣,光靠氣節與禮數又不能退敵。
不知道除了戰與和之外,還有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這朝會開的簡直無比尷尬,然而這就是渣明的現狀。
朝臣們明知道薛國觀在阿諛奉承太子,可又無可奈何。
換作自己,恐怕除了類似的話,也說不出來什麼了。
能籌錢?還是能帶兵?
既然什麼都不能,那就老老實實地閉嘴吧。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力不及卻肆意妄為那便是自找麻煩了。
薛國觀的女兒薛婉晴已經被周皇後召入宮中,盛傳今後便為太子妃。
這就意味著大明朝政今後將被這對翁婿來把持,前途可謂是撲朔迷離。
首輔大人不學無術,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太子殿下尚且年幼,另有殺俘與滅親之舉。
為了上漲之後的那些俸祿,百官都是渾噩度日。
在戰場上,帝國王師更是被東虜打得一敗塗地。
眾人被太子這麼一說,陡然覺得當下越來越像是宋末的光景。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